每經網 2015-03-02 19:41:06
據估計,2015年我國老年人的養老服務市場需求將達到1.2萬億元,2050年將達到5萬億元。銀發經濟迎朝陽,“夕陽”也可第二春。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周程程 實習生馮彪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周程程 實習生馮彪 發自北京
全國政協會議開幕在即,各民主黨派中央的提案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8個民主黨派中的6個都有涉及養老的提案,并且不約而同的指出,養老應發揮社會和市場力量。
在養老問題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壓力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中心主任鄭秉文看好養老產業的發展前景。全國政協委員高美琴也認為應該“緊緊圍繞經濟“新常態”發展養老產業鏈”。
“銀發經濟”是新興業態,有望成為朝陽行業。據估計,目前我國養老服務市場需求巨大,2015年我國老年人的養老服務市場需求將達到1.2萬億元,2050年將達到5萬億元。
社會力量參與養老
我國人口老齡化日趨加劇。據統計,我國老年人口正在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預計到2015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21億,約占總人口的16%;2020年達到2.43億,約占總人口的18%。養老問題凸現,未富先老,社會經濟環境壓力空前。
破解壓力的力量來自民間。發揮社會和市場力量成為6個民主黨派破題養老困境的熱議“法寶”。例如,民革中央提出“充分激發社會活力,努力形成社會養老多元化格局”;民建中央和民進中央都提出發展民辦、民營養老機構”、致公黨中央提出“推進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完全靠政府的養老模式難以成功,完全靠市場也不符合中國的國情,”鄭秉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于三無老人,由政府來兜底,社會大眾的養老事業則需要社會各種力量共同參與。這是比較符合中國文化、國情的養老方式。”
養老新機制也是各民主黨派關注的焦點。民革中央的提案就聚焦于完善政府購買模式,以此推動醫療服務和養老。農工黨中央還提出“金融支持養老機構建設”,解決我國養老產業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已有社會養老創新機制開始試點。例如四川今年率先提出養老的PPP模式,即新型民辦公助機制。在該模式下,社會投資方負責籌集養老機構項目建設資金和營運流動資金,擁有項目完整產權。政府給予項目建設資金補助、貸款貼息營運補助等扶持政策。
養老產業前景可觀
挑戰面前從來不乏新機遇。目前我國養老服務市場需求巨大,據估計,2015年我國老年人的養老服務市場需求將達到1.2萬億元,2050年將達到5萬億元。銀發經濟迎朝陽,“夕陽”也可第二春。
來自上海的政協委員高美琴看好養老產業的發展。她認為養老產業不僅包括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用品,還包括養老金融產品、老年文娛產業、老年醫療保健、養老生活照料、養老機構等多個方面。同時,還能帶動養老保險、老年地產等諸多行業的發展,因此具有顯著的經濟帶動效應。
養老產業的良好前景源于其自身屬性。鄭秉文說:“養老的需求不僅會越來越大,并且是鋼性的、穩定的。它的來源受經濟周期波動的影響小。”
當然,化挑戰為機遇也需要智慧。當前,我國養老產業基礎還比較薄弱,距日益增漲的養老需求差距較大,養老產業鏈尚未形成。高美琴認為目前我國養老產業尚處養老服務階段,養老產品的種類單一,老年人使用的玩具等養老科技產品涉及較少。未來養老產業可向養老產品延伸,形成產業鏈或產業生態。
鄭秉文認為發展養老產業鏈需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市場主體可以不斷發掘養老需求,具備競爭力的企業還可能創造新的需求。在市場機制下,這個養老產業鏈可以越來越豐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