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11 00:27:00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賀華玲 攝影報道
每經記者 賀華玲 攝影報道
一個小小的黑色金屬盒子,就能控制一個工業系統……位于成都高新區孵化園的成都中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嵌科技),便是從事高性能嵌入式工業控制計算機及嵌入式工業自動化系統整體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相比傳統工業計算機,體積、功耗和成本大大降低。
中嵌科技總經理李駒光,畢業于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復雜系統與智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博士學位,繼而在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
李駒光3年前來到成都高新區創業,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去年,中嵌科技整體實現收入千萬元,預計今年營業額將會有大幅度增長。李駒光表示,預計今年底前,公司將在新三板掛牌。
研發:讓工業計算機更智能更安全/
一個不起眼的小盒子,卻能控制一個巨大的工業系統。日前,記者在位于成都市高新區孵化園的中嵌科技見到這樣一個產品。據中嵌科技總經理李駒光介紹,這個盒子雖小,但集成了高性能微處理器、大容量存儲器和各種工業接口,被稱為“嵌入式工業控制計算機”。不同于辦公環境下使用的個人計算機,它專用于系統工程項目,如電力、能源、化工、交通和樓宇自動化等諸多領域。
近年來,隨著信息化產業的飛速發展,嵌入式系統的開發與應用成為當今計算機行業發展的一個熱點,采用這些先進的技術成果,使工業控制技術向著更高度智能化、網絡化和集成化方向發展,已是行業大勢所趨。
李駒光介紹,傳統工業控制系統在以嵌入式微處理器和嵌入式操作系統為代表的嵌入式技術的推動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提出了“微工控系統”的概念,即將嵌入式技術應用到傳統工業控制系統,實現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和小體積的有機結合,具有傳統工業控制系統無可比擬的優勢。
目前,國外產品占據了嵌入式微處理器市場的主要份額,但隨著國際社會發展環境越來越復雜,國外嵌入式微處理器占市場主導的格局,使得工業信息安全隱患凸顯。盡管國內微處理器研制起步較晚,但李駒光對微工控應用領域發展前景看好,并下定決心要研制出具有一顆“中國芯”的嵌入式工業計算機。
最終,中嵌科技與龍芯中科共同合作推出以龍芯嵌入式微處理器為基礎的嵌入式產品系列,滿足高性能控制系統需求的同時,也提供了安全可控的嵌入式計算機平臺。
“高安全性、高可靠性成為我們產品的一大特色。”李駒光介紹,與此同時,龍芯中科嵌入式微處理器在成本、價格上也有優勢,具有很好的產業化前景。
目前,公司已榮獲“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和“雙軟企業”認證,獲得多項創新扶持基金。
轉型:博士后轉向創業/
李駒光出生于重慶,自西南科技大學本科畢業后留校任教,而后攻讀西南科技大學碩士學位,2006年獲中科院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博士學位,并繼續在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進行博士后研究。2008年起,他與另外一位博士同學一道,在北京注冊成立公司,探索嵌入式技術產業化道路。
受成都市高新區對創新創業企業支持政策的吸引,2011年底,公司遷至成都高新區,并注冊成立中嵌科技。“我們得到高新區很大的支持,從內心里非常感謝高新區,無論是工作人員服務態度,還是園區提供的支持、扶持政策都非常到位。”李駒光說。
創業之路并不容易。找場地、搭建團隊……剛開始并不能準確把握客戶需求,客戶較少,影響力不夠。李駒光經常從早上8點工作到晚上12點,帶領團隊研發產品、開拓市場。經過步步積累,目前公司客戶已涵蓋電力、能源和樓宇自動化等諸多行業。
從以前專注科研,到現在兼顧市場,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李駒光經歷了角色轉變。他笑著回憶說,此前在中科院做博士、博士后期間,側重技術研究,不太關注市場及應用環節,甚至有些抵觸。在創業后,他形成了時時關注市場需求、事事考慮用戶感受的思維方式。
創業拓展了他的視野,創業后李駒光深刻認識到,技術的先進性、系統成本和產品的易用性等,都是制約產品推廣的重要因素。在與學生的交流中,也不再局限于書本上的技術知識。當有學生拿著一項新技術、新創意向他咨詢的時候,在技術指引的同時,他會問學生“這項技術產品化后成本大致是多少?目標客戶群體在哪里?”等 “非傳統”問題。“產品和市場,不能純粹是從技術角度考慮,要關注更多變量。”李駒光說。
開拓:深耕客戶的差異化需求/
市場開拓,步步為營。中嵌科技2013年實現收入千萬元,預計今年將會有較大幅度增長。談及市場開拓“秘笈”,李駒光笑談,就是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原則下,深耕客戶的差異化需求。
“嵌入式系統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差異性,不同行業的用戶、不同的應用場合,其需求一定有差異性,因此,我們的團隊會深入地去了解這個差異,針對各自的特點,提供性價比最優的技術、產品和服務。同時,我們與客戶的合作關系,也會上升到更高的層面,最終將與客戶一起成長。
李駒光記得,2008年,當時國內的一家加油機生產商在公司網站上尋找到相關信息后,打來電話交流,并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采購公司的產品。當時的那家加油機生產商的相關產品正處于技術升級階段,信息化要求提高,需要將分布在各個站點上的加油機聯網,以實現信息集中管理。一臺加油機有兩萬多個零部件,客戶告訴李駒光,“其他任何一個零部件在全球范圍內可以找到兩家以上的供應商,但這個核心控制器只有你們一家。”
中嵌科技分析了相關需求后,以最快的時間拿出樣機供客戶測試,在整個測試階段,公司技術團隊及時響應解決客戶反饋的問題。有一次客戶急需產品,快遞都來不及,他們派人乘飛機親自送到客戶的生產車間。從起初采購主板50片、100片……后來一次采購數千片。如今這家客戶仍然是公司大客戶,3年累計提供了超過5萬臺加油機主板。
“只要客戶找上來,99%的都會成為我們的客戶。”李駒光常和員工講,公司規模較小時,主要精力需要集中在產品及技術研發上,無法投入更多資源建立銷售團隊,只要客戶能夠找上來,非常難能可貴,一定要盡最大的努力,滿足其需求,使之成為公司的客戶。即使由于某種原因這次無法合作,也要明確地知道是哪一方面不能滿足,使之成為公司的潛在客戶,并在合適的時候再次尋求合作。
客戶差異性大、分散性強同時也是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在克服這個瓶頸的過程中,李駒光逐漸摸索出制造業、系統集成商是公司理想的客戶領域,因為如果能進入他們的產業鏈,就能提升生產規模,降低生產成本。商場如戰場,正是靠著不斷摸索總結市場經驗,公司業務步步開拓,最終在業內立足并保持領先。
談到未來的規劃,李駒光表示,“希望公司穩步上升,計劃每年實現30%以上的增長。”他還提到,預計公司在今年底前將掛牌新三板,并將引入資金,啟動“工業機器人”項目。他認為,公司在自動化領域的多年積累,已為進入“工業機器人”領域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記者手記
創業的最大關卡是自己
從高校教師到公司總經理,從以技術為先的科研工作者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創業者,從寧靜的教學科研工作環境到應對變化萬端的市場挑戰,李駒光經歷了巨大的角色轉型。他積極轉變適應,并一路堅持下來。
“實質上,如果創業不能成功,最大的關卡是怕過不了自己。”李駒光感嘆,作為創業者,他時常會感受到“孤獨”。團隊非常融洽,工作中的配合也非常默契,孤獨并不來源于此。他認為“孤獨”是緣于一份沉甸甸的壓力,一份責任的擔當。剛經歷角色轉型、困難重重的時候,他也會偶爾想到退縮,人生短暫,為什么要讓自己這么累?為何不選擇一種更舒適的生活?但是這種念頭很快會一閃而過,因為他知道,他的身后還有團隊,如何讓團隊跟隨自己,一起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是他無時無刻不掛記于心的事。
最初的夢想不能中途放棄,抱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信念,希望數年內成為嵌入式技術領域的領導者,讓國產技術也能在世界范圍內大放異彩,他堅定地向前。“哪怕前路困難重重,我也必須堅持走下去。”他的話語里透著幾分豪情,更顯出對信念的執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