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28 00:52:46
◎譚浩俊
近幾年來,中國出現了兩大造富平臺。一為樓市,二為股市。前者由于直接關系到全體百姓的切身利益,關系到社會的穩定,關系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其危害已被社會各方面廣泛認知,有關方面也出臺了相應的規范措施,從總體上講,樓市的造富功能正在逐步弱化,過去的造富神話,恐難繼續演繹。
后者由于只關系到部分人群的利益,更直接地說,就是只關系到希望通過股市進行利益博弈、并實現財富增值的人的利益,且存在一定的投機行為,其危害也就很難引起社會各方面的高度重視。
9月26日,胡潤研究院在上海發布《2013胡潤套現富豪榜》顯示,30位上榜的企業家,過去一年,總共套現378億元。其中,21位主要通過轉讓或者減持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套現,占總上榜人數的70%。另外9位則主要是過去一年在上市公司所得到的分紅。
如果說分紅還能體現利益共享,廣大股民也在分紅中獲得相應利益的話。轉讓或減持上市公司股票,則完全是企業家獨享利益的表現。而他們獨享利益所帶來的快感,則是建立在廣大股民的痛苦之上,是廣大股民利益的轉移。
中國要想成為真正的市場經濟國家,要想讓企業獲得更多的融資渠道和居民具有更多的投資通道,沒有股市是不可想象的。前提是,股市不能成為少數人瓜分社會財富、損害多數人利益的工具。就像前些年的房地產市場一樣,少數人是買樓實現暴富,絕大多數人卻因為房價問題生活水平和質量出現了下降。
但從股市的實際情況來看,股市在發揮融資功能、投資功能的同時,對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財富公平分配的負面作用與影響也正在逐步顯現,特別對實體經濟發展、普通投資者利益損害等方面的危害正在逐步放大。
從對普通投資者利益的損害來看,廣大股民投資股市的主要目的,是想利用股市實現財富的增值。可是,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因為,A股市場遠非廣大股民所想象的那樣,能夠成為財富增值的平臺。相反,卻是絞殺財富的工具,原因在于股市存在的不規范行為。其中,圈錢、造富是股市最不規范的表現行為之一。
企業上市只要短短的幾年時間,大股東就可能通過各種不規范行為,從股市套走數億元、數十億元,乃至上百億元的資金,且不受任何制度和規定的約束。這樣的股市,對普通投資者來說,還可能實現財富增值嗎?難怪八成以上股民賠本的現象會在股市長期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套現行為,常常是建立在上市公司沒有實現上市時的承諾目標,以及長期不分紅或很少分紅的基礎之上。如此,股市的投資功能也就逐步演變成少數人擠壓社會財富的工具。
而從套現對實體經濟發展的危害來看,相當一部分股東的套現,并不是用來發展產業,增加對上市公司的投資,延伸上市公司產業鏈,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投資點,而是用于理財和從事高利貸等地下金融活動,有的甚至將資產轉移到了國外。如此,不僅造成股市失血點增多,而且使上市企業的發展后勁大大減弱。近年來,為什么股市嚴重不振,除了宏觀經濟環境變化之外,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實體企業被嚴重掏空,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正因如此,對股東大肆套現的危害,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不然,A股市場或將成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財富分配等方面的重要制約因素。同時,中國正處于經濟社會轉型期,社會財富外流等方面的問題也比較突出。控制上市公司股東套現,也是維護國家利益和股民利益的需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