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3-05-16 07:57:36
每經記者 徐杰 發自杭州
杭州樓市在持續“高燒”兩個多月后,近期呈現“退熱”之勢。
杭州市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1~4月,全市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357.3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9.3%,增幅較1~3月回落9.6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面積310.05萬平方米,增長62.2%,增幅較1~3月回落13.6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增幅回落明顯。
對此,杭州房地產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因受房地產政策不確定因素影響,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出現短期大幅增加,但隨著此前房地產調控地方細則的落地實施,預計未來房地產市場,商品房銷售的火熱將不會持續。
需要指出的是,隨著樓市退燒跡象呈現,部分開發商不惜直降房價試圖換回銷售數據的“靚麗”。
成交量增速出現回落
據杭州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1-4月,杭州全市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357.3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9.3%,增幅較1-3月回落9.6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面積310.05萬平方米,增長62.2%,增幅較1-3月回落13.6個百分點。
若從單月的簽約數據顯示亦同樣可見樓市已出現的回落態勢。根據杭州透明售房市場研究院統計,杭州主城區新建商品房1至4月簽約數據分別為,4677套、1924套(春節假期因素)、4755套、4443套。
二手房方面呈現出的回落態勢則更為明顯。來自上述統計部門數據顯示,1-4月市區二手房成交19778套,同比增長187.1%;銷售面積181.04萬平方米,增長191.5%,增幅較1-3月分別回落165.4和150.3個百分點。
杭州透明售房市場研究院統計,4月杭州主城區二手房簽約2394套,為3月8627套的27.75%,降幅72.25%;而在三月,共簽約8627套,簽約面積為72.28萬平方米,為2013年2月份的1067套的8倍;
杭州房地產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認為,受到房地產政策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包括“國五條”和房產稅開征傳聞等,賣家擔心加重個稅征收,買家害怕增加購房成本,造成了商品房尤其是二手房銷量量的爆發式增長。
上述人士還同時認為,隨著調控政策已落地實施,及市場傳聞并未如期到來,未來市場樓市商品房銷售的火熱預計將不會持續。
部分樓盤開始急賣房
需要指出的是,相對于樓市去化速度的放緩,樓市上的庫存量則開始呈增長態勢。
杭州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杭州市區(包括蕭山、余杭)可售商品房源86503套,比1-3月多2414套,同比增長9.1%;可售商品房面積1166.8萬平方米,比1-3月增加49.9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8.5%。
杭州市房管局旗下的市場交易動態系統透明售房網數據顯示,截至昨日(5月15日)19時,杭州市區(包括蕭山、余杭)可售房源套數為88881套,短短半個月以來,該統計數據比4月底統計的86503套可售商品房源又多出了2000余套。成交方面,整個市區(包括蕭山、余杭)簽約233套,預訂12套。
值得關注的是,在成交增速放緩及庫存不同增加的大背景下,進入5月份,少數樓盤甚至出現了大降價。
據《今日早報》消息稱,毗鄰浙大城市學院,地理位置不錯的央企中國鐵建(601186.SH)旗下的國際城項目價格一向堅挺,但在4月底突然降價,平均降幅高達4000元/平方米,令不少市場人士大跌眼鏡,也讓一直認為不會降價的前期業主始料未及。
該報道進一步稱,國際城最近新開3號樓房源,起價16800元/平方米,均價不到20000元/平方米。而此前,鐵建國際城起價20900元/平方米。鐵建國際城營銷負責人葉明稱,如果考慮到房源差別,實際降幅沒有4000元/平方米那么大,同時他也向記者坦言,降價行動實在是迫不得已,因為銷售壓力很大,“今年集團給我們下達的銷售任務很重,要完成任務就必須動價格。
2010年農歷新年,中國鐵建旗下的中國鐵建房地產集團以28.06億元的價格,一舉競得進駐杭州市的首宗土地。 杭州透明售房網顯示,截至昨日(5月15日)19時,國際城即2011年9月至今已開盤三次,但938套房源中還有688套處于可售,尤其是今年月份推出的440套房源,還有336套房源出于可售。
值得一提的是,從即將舉行的杭州市十三屆人居展參展的開發商數量比較顯示,目前組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共有49家房地產開發企業、展位數達1840多個,而在去年同期召開的人居展,參展開發商35家、1480個展位,相對而言,本屆人居展上參與展示與促銷的開發商有所增加。
而就浙江省全省而言,開發商在進一步投資意愿有所“降低”。浙江省統計部門分析稱,由于房地產市場的持續調控,市場前景不明朗及經濟形勢的不樂觀,開發商保持較謹慎的拿地態度,嚴格控制拿地成本,地塊高溢價出讓的現象大幅減少。一季度,本年土地購置面積,本年土地成交價款及新開工面積繼續保持負增長的趨勢,分別下降8.5%、43%和11.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