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09 01:02:14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李娜
每經記者 李娜
美國9月非農就業人數增11.4萬、失業率意外降至7.8%創4年新低,顯然提振了海外市場指數的信心。國慶長假期間,道瓊斯指數上漲,歐洲市場三大股指也皆展現出一派漲勢喜人的景象。
然而,備受期待的節后A股市場,則以綠盤收場,未能延續節前兩個交易日反攻格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盡管9月PMI指數小幅上漲,在眾多基金的眼中,經濟面并沒有出現見底的信號,未來滬深A股,仍或以震蕩格局占據主導地位。
政策暖風下不確定性依舊
毋庸置疑的是,A股從近期政策面刮起陣陣暖風:完善現金分紅稅收政策、A股全球路演推介、制訂員工持股計劃等等政策陸續出臺。盡管投資者反應并不積極,但管理層一系列動作體現出的呵護之意十分明顯。
政策暖風吹拂的同時,A股市場仍然面臨不小壓力。海富通基金認為,長期來看,這種壓力之一將來自創業板。
根據統計數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十月兩市共有70只個股涉及限售股解禁,如果按照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來計算,10月份總的解禁總市值約有1081億元,較9月份大幅增長。
海富通基金認為,32家創業板公司大股東主動延長股份鎖定期,意味著10月底創業板公司大非減持力度將低于市場預期,傳言中的解禁高峰將隨著鎖定期的延長而推遲。但延長鎖定期,對市場而言僅僅只是情緒的觸動,并不能真正改變減持意愿及市場供求。短期看對市場或許是利好,但解禁潮最終仍會到來,創業板大股東的集體承諾只是將短期解禁的風險延后。
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PMI指數仍存在不穩定的特征。數據顯示,9月中國制造業PMI指數為49.8%,環比上升0.6個百分點。
匯豐晉信基金表示,PMI回升幅度弱于歷史平均水平,仍在榮枯分界線之下。從分項指數看,9月訂單指數全面回升,但回升幅度有限,考慮到節日驅動因素的不可持續性,需求是否確定好轉還需進一步觀察。產成品庫存指數繼續下降0.3個百分點,顯示企業仍在去庫存,勞動力需求繼續收縮。總體來看,9月PMI呈現出旺季不旺的特征,企業生產與需求受節日因素驅動小幅回升,但10月PMI受季節性規律影響一般弱于9月,短期PMI仍將面臨回落壓力。
十月市場或平穩過渡
來自私募排排網調查顯示,28.57%私募看漲10月行情,相比上月下降16.88%;57.14%私募則認為A股會橫盤整理,中性觀點的私募比上月大幅增加了25.32%;而看跌的私募也相對減少了8.44%,為14.29%。整體而言,私募基金對10月行情是謹慎偏樂觀,期待“十八大”前會出現一波行情。
深圳某基金公司的研究總監則表示:“實體經濟沒有觸底企穩的跡象,A股市場的前期也僅僅是反彈,上證指數在2000點也變得更為敏感,‘十八大’前夕預期市場以平穩為主,大幅上漲和下跌的可能性都不大。”
匯豐晉信認為,目前國內經濟整體需求依然不足,內生增長動力有限。近期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也印證了這一觀點,但A股市場當前對偏弱的經濟基本面反應已較為充分,短期內市場繼續大幅下行的可能性較小。同時,中央政府明確“十八大”將在11月初召開,預計將陸續推出適度放松和刺激政策以實現經濟穩步回升,這或將對深陷泥潭的A股市場形成利好刺激。
博時基金投資經理曾升也認為,從大的經濟周期角度看,目前應該是去產能過程中,階段性的補庫存時期的來臨。今年預期平穩過渡即是最大的利好,經濟結構轉型也需要短期內犧牲經濟增速為代價。難以判斷四季度經濟出現拐點,預計企穩回升即是最好的預期。
“實體經濟領域,城鎮化已被視為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城鎮化不應被簡單看成‘造城運動’,而勢必將影響到我國大多數居民衣食住行康樂等諸多方面。投資應看成是先導,并最終促成消費升級。短期建議關注鐵路、建材、水利、智能交通、環保等行業的投資機會。虛擬經濟領域,金融業可能需要調結構以促成經濟轉型,建議關注基本面觸底的券商、壽險行業的投資機會。”曾升進一步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