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5 00:47:25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李新江
每經記者 李新江
伴隨著上市公司半年報漸次披露,各大機構持倉布局的思路已經逐步浮出水面。它們的布局細節,對于普通投資者下半年的投資策略無疑有重要參考價值。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數據顯示,不同類型機構的持倉情況差異明顯——在基金行業整體增持大消費和地產板塊、減持機械板塊的同時,個別明星基金經理逆勢布局,增持機械、銀行板塊;社保資金則率先開始拋售醫藥股,并大手筆增加了電力板塊布局;QFII整體布局熱情提升,尤其鐘愛信息產業。
公募倚重消費、地產明星基金逆勢布局金融、機械
隨著A股上市公司中報披露進入密集期,基金在股市的布局也大白天下,尤其是明星基金公司和明星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或為投資者下半年度布局提供一定的思路。
作為年中投資策略,目前基金持倉布局極有可能為年終業績評比埋下伏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在基金行業整體增持大消費和地產板塊、減持機械板塊的同時,個別明星基金經理卻反其道而行之,增持了機械板塊的部分個股。
公募整體仍偏倚大消費
上海某基金經理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三季度,除非國內政策有較大幅度的放松,或者地產成交明顯地持續放量,或者外圍經濟復蘇大超預期,否則市場以及強周期性股票難有大的趨勢性上漲機會。”
這代表了不少基金經理對于后市的判斷,不過這一判斷也引發不少看多派基金經理的反對,他們認為從三季度開始市場將會進入上行通道。這種觀點上的分化,也體現在了基金經理的持倉策略上。
根據已經披露的上市公司中報數據,基金在二季度的行業配置結構上發生一定變化,一方面延續了一季度繼續增持地產的態勢,另外增加了對醫藥的配置比例,防御類板塊受到偏愛;對傳統周期類板塊則相應減持,如機械、采掘等。
基金持倉的變化,與醫藥和生物制品、食品飲料和房地產行業二季度表現強勢直接相關。iFinD統計數據顯示,二季度期間,三大行業分別上漲了12.90%、9.51%和8.62%,表現強于同期大盤走勢。
明星基金“跑單”配置
數據顯示,包括泰達宏利基金、民生加銀基金、華富基金公司和浙商基金等旗下偏股型基金,對于醫藥、生物制品的配置比例提升明顯。國泰、匯添富和平安大華等基金公司則增持了地產板塊。添富基金,富安達基金,中郵創業基金,長城基金等基金公司相對減少了機械設備等傳統周期類行業的持有比例。
以新華基金投資總監王衛東為例,其持有地產板塊的比例就由2011年底的3.06%提升至14.33%。其新進蘇寧環球、萬通地產、金融街、新湖中寶、首開股份、華僑城A、北京城建、萬澤股份8只地產股,增持金地集團、保利地產、萬科A、億城股份和珠江實業等5只地產股。
不過投資分歧在基金公司中同樣明顯。富國天瑞和上投摩根中國優勢兩只基金,在一季度重配地產股之后,二季度期間就揮刀斬倉,地產股倉位下降明顯。
分歧還體現在個別基金經理與基金業整體相悖的操作。以易方達價值精選為例,其在上半年加大了山推股份、中聯重科、三一重工、中國重汽、北方創業、中能電氣、濰柴動力和一汽富維等機械類個股的配置,與公募基金的整體配置思路明顯不同。
興業銀行、華夏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和平安銀行等眾銀行股中報則顯示,不少基金公司扎堆進入估值極低的銀行股。以富國天益為代表的基金,就增持了其中的浦發銀行,平安銀行,以及民生銀行和招商銀行等,其看多銀行股的思路與基金業的普遍做法迥異。
有分析人士指出,盡管中報業績有所增長,但并不足以帶動中報行情的啟動,這些逆行業整體布局的公募基金或許撲了空。
社保資金瞄準電力、地產大幅減持醫藥股
作為國家隊主力資金,社保基金對政策面的把握能力往往比其他機構投資者更為靈敏,因此其持倉情況一直都是市場關高度關注的風向標。
與公募基金倚重大消費恰恰相反,社保基金二季度率先開始拋售醫藥股,這也成為社保持倉最大的看點。與此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已經披露的上市公司中報發現,社保基金二季度新進了30余只股票,尤其對電力概念和地產股情有獨鐘。
社保基金看多電力板塊
社保基金二季度期間大舉買入電力板塊個股,給市場增加了想象空間——電力板塊未來將迎來政策利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根據已經披露的社保重倉股的半年度報告,社保基金增持的前20個案例中,電力板塊就占據了5個,其中申能股份獲得全國社保基金110組合3000萬股的增持,增持力度僅次于全國社保基金104組合對華僑城A近5800萬股的增持力度。
iFind統計數據顯示,二季度社保基金103、102、108組合分別增持國投電力2970萬股、1060萬股和780萬股,社保基金103組合增持國電電力4499萬股。
另外,全國社保基金對文山電力和特銳德等個股的增持力度也非常明顯,其中全國社保基金102組合增持文山電力475萬股,這也是該組合首次投資于文山電力。科瑞特同樣也是首次迎來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這一國字頭股東,二季度末持股500萬股,持股市值達到6700余萬元。
同樣值得投資者注意的是,全國社保基金對于華僑城A、保利地產和金融街等地產股的增持力度同樣較大,除了華僑城獲得全國社保基金102和104組合最大手筆的增持外,全國社保基金108組合也分別增持保利地產和金融街2600萬股和1300萬股。
另外,盡管全國社保基金109組合減持了地產股榮盛發展10萬股,不過持股市值不降反增了960萬元,或顯示出該社保組合逢高減持了榮盛發展。
社保資金減倉“大消費”
與公募基金仍然倚重 “吃藥喝酒”等大消費概念不同,社保基金對于醫藥生物、食品醫療和商業貿易等消費類個股已經表現得索然寡味。
在社保基金組合減持榜上,全國社保基金604組合和全國社保基金110組合分別減持金陵藥業428萬股和288萬股,這也成為社保基金減持力度最大的個股之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在社保基金二季度減持的25個案例中,對醫藥股的減持案例多達7個,包括雙鷺藥業、華東醫藥、片仔癀等醫藥股遭到全國社保104組合、全國社保110組合等減持或聯合減持;不過瑞康醫藥、雅本化學等中小板或創業板醫藥股,則獲得個別社保基金組合的小幅增持。
社保基金減持明顯的還有商業貿易板塊。其中全國社保基金109組合和601組合聯袂減持南京中商90余萬股,全國社保基金601組合減持友阿股份70萬股。
統計數據還顯示,同樣屬于大消費概念的青島啤酒遭到全國社保基金108組合減持,得利斯遭到全國社保111組合減持,九牧王遭到全國社保109組合減持。
折戟銀行股QFII移師信息板塊
去年12月以來,QFII已經獲得69億美元的投資額度,而今年上半年QFII累計匯入資金達到104.22億元。在A股市場屢屢走低的背景下,QFII無疑是最積極的機構投資者。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已經披露的上市公司中報發現,QFII在二季度新投個股案例多達46個,烽火通信、拓爾思、漢得信息、東方國信和省廣股份等5只信息技術類個股獲得多家QFII增持。與此同時,華夏銀行和興業銀行成為QFII持股市值縮水最大的兩只個股,縮水達到7.1億元和4.7億元。
QFII失陷銀行股
2011年上市公司中報,將QFII大舉進入商業銀行的思路公之于眾。一年之后,QFII不得不面臨當時決策付出的代價。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根據華夏銀行和興業銀行披露的半年度報告。德意志銀行持有華夏銀行5.6億股,在今年二季度,在沒有減持的背景下,其持股市值縮水7.1億元;恒生銀行持有興業銀行股票經歷了同樣的巨變,持股13.8億股,在沒有減持的情況下,持股市值下降4.7億元。
記者了解到,QFII從去年上半年開始大手筆增持銀行股,期間興業銀行、北京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和華夏銀行等被QFII大手筆增持,尤其是興業銀行和北京銀行分別被恒生銀行持有13.8億股和荷蘭安智銀行持有10億股。
數據顯示,去年二季度,QFII新進59只股票,增持46只,減持26只。不過在經歷一年的市場回調之后,銀行股市價連續受到重挫,QFII在銀行股的投資損失慘重。
做多信息產業
自去年12月份以來,QFII總計獲得69億美元的新投資額度;今年上半年QFII累計匯入資金104.22億元,而6月以來的短短兩個月中,QFII凈匯入規模為87.73億元。
根據目前已經披露的上市公司中報,QFII增持的對象已經由傳統的金融行業轉向信息產業。
iFinD統計數據顯示,在今年二季度期間,包括用友軟件、拓爾思和漢得信息等信息產業類個股被QFII增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目前有四家QFII持有巨力索具,三家QFII持有用友軟件。而在今年一季度末,并沒有QFII進入巨力索具前十大流通股股東行列。
以用友軟件為例,二季度獲得瑞士銀行和瑞信信貸兩家QFII134.89萬股和708.04萬股的增持,不過同期摩根士丹利則減持236.27萬股,顯示出QFII投資思路仍有分歧。不過摩根士丹利獨家增持并重倉了創業板個股漢得信息189.60萬股。
北京某基金研究人士指出,QFII布局信息產業,與該行業凈利潤增速有關。根據烽火通信、拓爾思、漢得信息、和省廣股份的中報數據,這一類信息產業類個股凈利潤增長均達到30%以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