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評論

      每經網首頁 > 評論 > 正文

      把新股發行審核權力下放給市場

      每日經濟新聞 2012-04-05 01:27:09

      筆者的建議是取消發行環節的特權分配機制,取消網下配售,讓機構和普通投資者平等申購,然后按照申購均價直接上市交易,不再人為擴大一、二級市場的價差。

      證監會在4月1日發布的 《關于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讓筆者有點失望,因為這份 “征求意見稿”與郭樹清主席此前倡導的改革思路大相徑庭,需要改革的實質性問題只字未提。如果最終按照“征求意見稿”實行,這次改革不但不能解決新股發行制度存在的根本矛盾,反而會過度偏袒機構投資者。

      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和協調發展一、二級市場。如果不觸及這兩個方面,所有改革都是不徹底的。只有搞真正市場化的發行制度,減少權力尋租,減少審核部門“雁過拔毛”,將選擇“好公司”的權力還給市場才是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最終出路,而不是交給一些機構來操縱;而要想協調一、二級市場投資者的利益,就必須用相應的制度去制約專門炒新的 “裸申專業戶”,也必須要解決新股發行的“三高”問題,否則,一、二級市場投資者的利益很難達到一致。

      “征求意見稿”最讓筆者失望的莫過于一邊提高網下配售比例、一邊放開網下配售股份的鎖定,對于機構不看好的那些新股要建立網下向網上回撥機制。這無疑是鼓勵那些特權配售機構賺取更快、更穩定的收益,搞不好這是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倒退,過度照顧機構投資者利益會加劇這些機構對新股發行價格的操縱。現行網下配售股份3個月的鎖定期,還能讓一些機構在詢價、出價時謹慎一些,畢竟新股上市3個月后的價格走勢有很大不確定性,如果以提高新上市公司股票的流通性為名來取消鎖定期,則無異于放虎歸山。

      筆者的建議是取消發行環節的特權分配機制,取消網下配售,讓機構和普通投資者平等申購,然后按照申購均價直接上市交易,不再人為擴大一、二級市場的價差。這樣能有效地銜接一、二級市場投資者的利益,也可以限制一級市場專門從事炒新的“裸申專業戶”,還可以有效降低新股的上市炒作,同時可以減少對機構投資者的 “圈養”,讓他們在市場里自力更生,而非靠特權和制度來牟利。A股市場網上、網下“雙軌制”的初衷是為了扶助剛剛誕生的新基金,從新股發行額度中撥出一部分直接由其在網下申購,目的是想通過這種利益傾斜的方式讓機構投資者快速發展壯大。現在確實也實現了這個目標,這種吃偏食的特權分配機制在這些年養肥了很多機構,也成為某些特權利益群體牟利的通道。顯然,要想讓發行制度走向市場化,這種特權分配機制必須得改,但“征求意見稿”反而增加對機構投資者的特權配售。由此可見,在這次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討論中,既得利益集團和機構投資者占據了上風,為了利益他們在強力阻礙新股發行市場化改革。

      另外,從“征求意見稿”中可以看出,監管部門以為新股的過度炒作和“三高”是散戶非理性追逐而導致。其實,不能將“炒新”的所有罪責歸咎于散戶,反而應該認真地教育機構和主力資金,正是由于他們“賺快錢”的操作手法導致了市場的“炒新”病癥。而新股發行的“三高”主要是主承銷商操控的,由于“直投+保薦”的利益驅動,保薦機構一定會做高發行價、抬高上市價,再加上超額募集還可以獲得更多提成和承銷費,從而他們會千方百計地制造新股發行的“三高”。如果不叫停“直投+保薦”模式,新股發行的“三高”問題會永遠存在。

      實際上,修修補補的改革,在A股市場已經進行了不下8次,若不觸及根本問題,新股發行亂象依舊難以扭轉。為何不把新股發行、審核的權力下放和交給市場?其實,從“征求意見稿”不難看出,讓監管部門放棄權力發審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想讓既得利益集團減少或放棄對市場的快速攫取,那是難上加難。新股發行制度市場化改革,還需要多方面的合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證監會在4月1日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讓筆者有點失望,因為這份“征求意見稿”與郭樹清主席此前倡導的改革思路大相徑庭,需要改革的實質性問題只字未提。如果最終按照“征求意見稿”實行,這次改革不但不能解決新股發行制度存在的根本矛盾,反而會過度偏袒機構投資者。 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和協調發展一、二級市場。如果不觸及這兩個方面,所有改革都是不徹底的。只有搞真正市場化的發行制度,減少權力尋租,減少審核部門“雁過拔毛”,將選擇“好公司”的權力還給市場才是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最終出路,而不是交給一些機構來操縱;而要想協調一、二級市場投資者的利益,就必須用相應的制度去制約專門炒新的“裸申專業戶”,也必須要解決新股發行的“三高”問題,否則,一、二級市場投資者的利益很難達到一致。 “征求意見稿”最讓筆者失望的莫過于一邊提高網下配售比例、一邊放開網下配售股份的鎖定,對于機構不看好的那些新股要建立網下向網上回撥機制。這無疑是鼓勵那些特權配售機構賺取更快、更穩定的收益,搞不好這是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倒退,過度照顧機構投資者利益會加劇這些機構對新股發行價格的操縱。現行網下配售股份3個月的鎖定期,還能讓一些機構在詢價、出價時謹慎一些,畢竟新股上市3個月后的價格走勢有很大不確定性,如果以提高新上市公司股票的流通性為名來取消鎖定期,則無異于放虎歸山。 筆者的建議是取消發行環節的特權分配機制,取消網下配售,讓機構和普通投資者平等申購,然后按照申購均價直接上市交易,不再人為擴大一、二級市場的價差。這樣能有效地銜接一、二級市場投資者的利益,也可以限制一級市場專門從事炒新的“裸申專業戶”,還可以有效降低新股的上市炒作,同時可以減少對機構投資者的“圈養”,讓他們在市場里自力更生,而非靠特權和制度來牟利。A股市場網上、網下“雙軌制”的初衷是為了扶助剛剛誕生的新基金,從新股發行額度中撥出一部分直接由其在網下申購,目的是想通過這種利益傾斜的方式讓機構投資者快速發展壯大。現在確實也實現了這個目標,這種吃偏食的特權分配機制在這些年養肥了很多機構,也成為某些特權利益群體牟利的通道。顯然,要想讓發行制度走向市場化,這種特權分配機制必須得改,但“征求意見稿”反而增加對機構投資者的特權配售。由此可見,在這次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討論中,既得利益集團和機構投資者占據了上風,為了利益他們在強力阻礙新股發行市場化改革。 另外,從“征求意見稿”中可以看出,監管部門以為新股的過度炒作和“三高”是散戶非理性追逐而導致。其實,不能將“炒新”的所有罪責歸咎于散戶,反而應該認真地教育機構和主力資金,正是由于他們“賺快錢”的操作手法導致了市場的“炒新”病癥。而新股發行的“三高”主要是主承銷商操控的,由于“直投+保薦”的利益驅動,保薦機構一定會做高發行價、抬高上市價,再加上超額募集還可以獲得更多提成和承銷費,從而他們會千方百計地制造新股發行的“三高”。如果不叫停“直投+保薦”模式,新股發行的“三高”問題會永遠存在。 實際上,修修補補的改革,在A股市場已經進行了不下8次,若不觸及根本問題,新股發行亂象依舊難以扭轉。為何不把新股發行、審核的權力下放和交給市場?其實,從“征求意見稿”不難看出,讓監管部門放棄權力發審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想讓既得利益集團減少或放棄對市場的快速攫取,那是難上加難。新股發行制度市場化改革,還需要多方面的合力。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亚洲亚洲人成综合网络| 中文字幕精品三区无码亚洲|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亚洲国产美女视频| 亚洲高清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下载 | 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电影| 鲁死你资源站亚洲av| 日韩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品善| AV激情亚洲男人的天堂国语| jzzijzzij在线观看亚洲熟妇| 国产亚洲人成在线影院| 亚洲成AⅤ人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在线国产| 亚洲色偷拍另类无码专区|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不卡 |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乱码 |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有坂深雪|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动漫尤物| 久久久亚洲AV波多野结衣|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 国产青草亚洲香蕉精品久久|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234| 国产亚洲人成A在线V网站| 国产亚洲综合一区柠檬导航| 亚洲尹人香蕉网在线视颅 | 亚洲性久久久影院|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偷窥|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亚洲日本VA午夜在线影院| 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妇无码另类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亚洲偷偷自拍高清|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视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