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20 01:29:39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趙笛 宋思艱
每經記者 趙笛 宋思艱
只要今日行情不算太差,那么春節前一周易現紅包行情的規律將再度得到應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15年來,相對于春節前一周的紅包行情,春節后一周的行情則相對弱一些,滬指表現為9漲6跌。當然,上漲還是多于下跌次數,且近3年來滬指節后一周均錄得上漲。
市場人士認為,從歷史經驗來判斷,若節前最后一日不出現大漲,則節后股市有望繼續派紅包。在此背景下,投資者持股過節的勝算較大。
春節后一周上漲概率6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顯示,在過去的15年里,滬指春節后一周的行情是9漲6跌,上漲概率剛好是60%。具體來看:
1997年,滬指在節前形成了暴跌后的反彈,節后股指展開寬幅震蕩,但周漲幅還是達到5.43%;
1998年,節后第一天,股市大幅高開,不過最終沖高回落,并形成了一個小頂部,但周漲幅仍有1.88%;
1999年,春節前股市剛剛見底,節后繼續反彈,周漲幅3.88%;
2000年,春節后第一個交易日是情人節,股市高開高走,出現井噴,單日漲幅高達9.05%,雖然隨后高位震蕩,但周漲幅還是達到8.67%;
2001年,股市見頂后繼續下跌,滬指春節后一周跌幅5.26%;
2002年,股指依舊處于暴跌后的見底反彈平臺整理區域,滬指小幅下跌0.27%;
2003年的情況與2002年有些類似,只不過平臺整理時間更長。滬指當周勉強形成0.74%的漲幅;
2004年,節前股指處于上升途中,不過節后形成了一次寬幅震蕩,滬指小幅下跌0.61%;
2005年,節后首日高開,但隨后兩日出現下跌。周漲幅為-0.79%;
2006年,節后股市高開高走,但隨后平臺整理,周漲幅1.96%;
2007年,節后首日滬指延續節前的上漲,但第二日暴跌8.84%,周漲幅為-5.57%;
2008年,大勢已轉熊,節后第一周滬指下跌2.23%;
2009年,滬指在春節后結束平臺整理開始大幅拉升,周漲幅高達9.57%;
2010年,股指結束節前的連續上漲,在節后出現震蕩,小幅上揚1.12%;
2011年的情況與2010年比較相似,持續反彈后的股指在節后展開震蕩,在當周只有3個交易日的情況下,滬指周漲幅僅有1.01%。
分析師:看好藍籌股超跌反彈
目前,滬指在本周前4個交易日已累計上漲2.29%。從歷史數據看,滬指春節后首周錄得下跌的5年里,有3次表現為節前一周漲得太猛了。2005年、2007年和2008年春節前一周滬指上漲了4.56%、9.82%、6.46%,而節后一周則下跌0.79%、5.57%、2.23%。而反過來講,在節后一周漲幅超過2%的數據里,有3次是節前一周漲幅低于2%。
由此推論,若今日股指大幅上漲,節后一周更有可能出現回調或寬幅震蕩;若今日即現回調,或將更有利于節后行情出現上漲。
當然,這只是根據歷史數據作的一個推論。那么,選擇持股過節的投資者,應該持有哪些品種和注意哪些事項呢?
從節前最后兩周的情況看,煤炭、有色行業板塊無疑是最大的贏家,這兩個行情屬于強周期行業。海通證券分析師吳一萍指出,從歷史經驗看,之所以在熊市末期會出現周期性品種領漲的情況,是因為周期性品種的彈性更高,而其高彈性則是由跌幅較深為前提代價的。
吳一萍認為,對領漲板塊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經濟發展不同階段的產業政策導向,比如“519”行情體現出的科技網絡熱潮、“1664”行情建筑建材受益4萬億投資拉動等。而從目前情況看,文化傳媒、通信、食品飲料等前期表現較好的消費類板塊均遭拋售,相反,大塊頭們——券商以及金融保險等低估值的藍籌股卻獲得不少資金關注。
宏源證券策略分析師朱俊春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節日期間,投資者可重點關注匯豐1月PMI初值以及海外市場數據,海外市場走勢對國內影響非常重要,而他預計節后還將以大盤藍籌的超跌反彈為主,拉開行情序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