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11 09:50:20
每經編輯|王迎春
劉鵬今年40歲,雖然是北方人,但他身形瘦小,2008年,靠生產手機萬能電池,他在華強北提了第一桶金。2009年是他生意做大的開端,當時他的廠每個月可以生產20萬只萬能電池,產值近200萬元。
“因為電池是萬能的,所以有60多個型號,質量不好保證,經銷商天天逼著要貨,我自己的錢也不夠,就到處欠賬,最多的時候欠了供應商500多萬元,可是要賣這種東西就一定要鋪貨,高峰的時候,我在全國有1000多個客戶。”劉鵬說。
一收到貨款,馬上就付出去還賬,他沒有休息、沒有過節,甚至3年都沒有回過老家。“穿的和民工一樣,吃的是5塊錢的盒飯,有時候忙得一天都吃不上飯,晚上累得飯還沒吃就睡著了,第二天還是如此。”他說。
小企業做山寨,有苦難言。劉鵬透露,做正規牌照手機要入網送檢,光是送檢一個流程就需花費45天,對于山寨手機這種更新速度非常快的市場來說,時間就是金錢,每隔45天,80%的山寨機款式已經被市場淘汰。
“一款山寨手機從開始設計,到修改、測試、開模、交貨,最短只需要一個半月時間,但是正規手機從研發到上市,一般要1年左右的時間。一年時間,你要是做山寨機,早就死了好幾次了。”劉鵬說。
為了爭搶市場,這些小企業、小作坊只能拼速度、壓成本。
“我的失誤主要是大量鋪貨和產品質量造成的。我知道做加工沒有前途,所以一直在做自己的產品,幾年下來,產品品質、售后、經營費用、人員的管理都沒有跟上。我習慣于一個人作決定,不懂得合作和培養骨干,所以做得很累,雖然想到市場會惡化,但轉變得太慢,也沒有實力和能力去轉型,下定決心去轉型的時候,冬天已經來了。”劉鵬說。
2011年成為山寨行業的一個分水嶺。在利潤最高峰時,每出售一臺山寨機利潤可達400-500元,而現在,每賣一部山寨機只賺五塊錢,賣兩部手機還不夠在華強北買一個盒飯。
“前幾年,華強北的電子產品生意一年成交量達到一兩千億,現在起碼少了一半以上,再這樣下去還會更少。生意最火的時候,一平方米見方的柜臺,最貴可以要到月租金30萬,現在華強北到處都是租不出去的柜臺。”劉鵬說。
劉鵬的工人也見證了這一衰落的全過程,過去點焊的工錢是一毛五分錢一只,現在只有3分錢,包一個標過去1毛錢,現在變成了5分錢。
盡管工人越來越熟練,動作越來越快,工資卻沒有增加,更沒有機會拿加班費了。“以前一個月最多休兩天,晚上經常加班到十點,現在工人們像白領一樣按時上下班了。”他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