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1-11-04 08:51:07
在傳統業務一次次被緊縮的當下,礦產資源信托作為目前信托公司逐漸認可的對象在今年第三季度終于迎來了“爆發”。
雖然近期大宗商品價格暴跌,但是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對礦產資源信托的收益并沒有直接的聯系。普益財富信托分析師范杰在《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大宗商品價格與能源信托價格之間的關系并不敏感,大宗商品屬于全球范圍內的交易類別,短期波動比較大,而目前國內的礦產資源信托以股權受益權和股權回購的模式比較多,貸款的比較多,屬于固定收益類,權益類的還比較少”。
據用益信托工作室不完全統計,2011年第三季度信托公司共參與發行了35款礦產資源類產品,同比增長169.23%;融資規模高達223.12億,同比增長315.96%,融資需求暴漲。
業內人士分析,礦產資源企業和房地產企業用夠共同的一個屬性,便是行業貸款占比較大。今年以來,由于國際經濟環境惡化,國內通脹高企,銀行信貸規模緊縮,而隨著“十二五規劃”煤炭資源整合工作的逐步落實,礦企對資金的需求日益加大,跨國融資、銀行信貸、國內資本市場等都被運用來融資,作為近幾年發展迅猛的融資平臺,信托以其靈活的機制設計優勢成為各大礦企融通資金的重要補充工具;另外,今年三季度以來,監管層多次對房地產信托業務進行風險提示,對其進行規模和增速控制導致房地產信托發行量大幅下降,雖然收益不及房產類信托,但是作為平均收益僅次于房產類信托的高收益類產品,礦產資源類信托自然成為信托公司重點開展的業務。
礦產資源信托一直被認為是信托產品中的高端產品,雖然其擁有和房地產行業類似的貸款占比較高的屬性,但是對信托公司的融資能力和專業技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傳統業務的收緊,曾經被信托公司視為“雞肋”的礦產資源信托也成了“香餑餑”。
用益信托的數據顯示,第三季度共有19家信托公司參與發行礦產資源信托,而去年同期僅為9家,今年全年共有23家信托公司參與發行了礦產資源信托。
發行數量最多的是華融信托、中融信托和中信信托,分別發行4款產品。上半年在礦產資源類信托業務中表現不俗的華融信托本季度繼續保持,共募集資金44.75億,占總規模的20.06%;而在房地產信托業務中受挫的中融和中信,將業務轉向同樣盈利較高的礦產資源類信托。
35款礦產資源信托其平均期限為2.28年,平均收益率為9.77%,平均收益同比上漲19%;而第三季度整體集合信托產品的平均期限為1.92年,平均收益率為9.32%。固定期限類集合產品的平均期限和平均收益呈上漲趨勢,其中,高企的通脹水平和上漲的通脹預期是推高產品收益的重要因素,另外,根據供給需求理論,日益增長的融資需求也是助推礦產信托收益高漲的重要動力。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