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24 01:19:27
一位接近事件核心的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稱:“其實,雙方也都開始討論經濟補償的意向。”
每經記者 劉曉杰 發自武漢
在優質資源塵封8年后,當年制造股市神話的藍田股份再度因重組問題掀起波瀾。在圍繞“公開拍賣”變“協議出讓”程序是否合法的爭議中,以溫氏集團為代表的廣東系操刀藍田重組計劃已成定局。
與此同時,在此番征戰中暫顯頹勢的浙江楠溪江農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楠溪江)方面亦表示將會繼續依靠法律維權,“我們已經將拍賣公司和管理人告上法庭。”據悉,一場圍繞“藍田破產重組事件合法性問題”的法律研討會將于本月28日在北京舉行。
廣東溫氏爭議聲中入主藍田
不出意外的話,明天 (5月25日),湖北江湖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湖生態)的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將如期舉行,這將會最終決定其前身藍田股份的出路。
“對于江湖生態的重組方案,我們肯定不會采取拍賣形式,因為這家公司的評估資產本身就很少。”5月23日,湖北江湖生態破產重整管理人組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最終重組方案該如何確定還是要看債權人會議,我們認為應該會通過。”
其實,早在一個星期之前,備受各方關注的藍田股份的命運就已經敲定,以溫氏集團為代表的廣東系最終獲得重組江湖生態的機會。5月12日,作為江湖生態大部分資產的載體,其全資子公司湖北洪湖藍田水產品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田水產品)的破產管理人已與廣東華年生態投資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廣東華年)簽下重組協議,后者出資9803萬元一舉拿下藍田水產品的破產資產。
作為全國第一家申請破產重整的三板上市公司,江湖生態此番重組風波給各方帶來的壓力可謂不小。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指導精神,江湖生態的重組不僅僅是把公司債務處理完事,而是要把破產清算和重組上市結合起來。”江湖生態破產重整管理人組組長、洪湖市政協主席戴剛年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坦言:“我們在尋找重組方上就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先后多次上門與包括楠溪江在內的8家企業進行過洽談,在綜合考察反復比較重組方的主營業務、公司實力及影響力的基礎上,最后擬定廣東溫氏集團作為最佳戰略重組方。”
根據協議,重組方廣東華年除了耗費9803萬元價款受買藍田水產品公司核心資產外,還必須接受“在破產重整獲批后一年內注入現金1億元,五年內另行投資17億元,注入江湖生態以恢復其經營與持續發展能力”等系列限制性條件。
浙企表示將繼續維權
盡管深知入主重組藍田股份正在成為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但浙江楠溪江方面目前尚無任何退卻的意思。
昨日(5月23日),浙江楠溪江相關人士在電話中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程序上肯定是有問題,我們已經將拍賣公司和管理人一并告上了法庭。作為一家誠心去湖北投資的企業,公司肯定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據其介紹,到目前為止,“已經有18名不服債權人會議決議的債權人向沙市法院提交異議申請,如果不被受理,他們將會向更高一級法院提交申請。”
而在洪湖市聘請的法律顧問北京德恒律師事務所律師夏少林看來,藍田水產品的重組過程并不存在任何法律上的問題,“只要債權人會議通過了協議變賣方案,這個方案本身就具有法律效力,作為管理人就可以在債權人會議授權后按照規定走程序。”他還進一步指出,對決議有異議的債權人可以走異議程序,“但是只要法院沒有撤銷債權人會議的決議,管理人就可執行已經通過的方案,二者之間并不矛盾。”
對此,楠溪江方面委托的中兆律師事務所律師蘇占軍則向 《每日經濟新聞》發函稱,根據《企業破產法》相關規定,在藍田水產品債權人就債權人會議決議提起撤銷申請且人民法院已經受理的情況下,管理人是不能執行該決議并與有關當事人簽署資產變賣協議的,“否則,既不是善意的,也不是合法的”。
昨日,數位關注此事的律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藍田水產品破產重組事件的看法不一。
盡管法律方面的爭議還在繼續,但記者從洪湖市政府方面了解到,廣東溫氏的工作人員已經在當地開始了前期的準備工作。與此同時,也有一位接近事件核心的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稱:“其實,雙方也都開始討論經濟補償的意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