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09-03-12 11:12:24
2月份順差數據令市場所有機構均大跌眼鏡,主要影響因素是出口下滑速度超預期。在國內政策能夠調整的因素中,匯率對扭轉出口頹勢是關鍵。如果匯率不做出調整、且不對進口作刻意調控,年內完全可能出現單月逆差的情況。
出口惡化速度超預期
海關總署今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出口和順差惡化速度超預期。2月份當月出口增長-25.7%,較1月的-17.5%繼續下滑8.2個百分點,大幅低于此前市場預期增速-1.0%。這也是自2008年1月份以來出口連續第四個月同比負增長。進口同比增速-24.1%,下滑速度較1月份的-43.1%放緩19.0個百分點,與此前市場預期增速-22.5%大致相當。這同時也是進口同比增速連續第四個月同比負增長。當月順差48億美元,較1月份391億美元大幅下降343億美元,大幅低于此前市場預期水平283億美元,也達到了2006年3月以來的歷史最低水平。
數據公布之前,市場已有關于2月份順差將大幅減小的傳聞,市場當時認為應該是進口快速增長形成的。但是,從數據相對市場預期的偏離程度來看,本月順差驟然降至令人瞠目結舌的水平,顯然是出口形勢惡化超預期造成的。
新興市場出口萎縮
由于尚未公布分國別數據,暫時尚無法進行更為深入的分析,但海關總署配發的新聞稿明確指出,前2個月我國與歐、美、日的貿易表現優于總體水平。由此可以大致推斷,本月我國對新興經濟體的出口下滑很可能繼續充當了本月出口惡化超預期的“急先鋒”。
通過新興經濟市場來緩沖發達國家市場的風險,很可能是不現實的。新興經濟體出口的穩定性明顯要弱于發達經濟體。這中間除了其本身總需求的萎縮外,以下原因可能也是至關重要的。第一,除人民幣外,幾乎所有新興市場貨幣均對美元大幅貶值,造成人民幣對這些國家貨幣大幅升值,使中國出口產品在出口目的地價格大幅上漲;第二,新興市場經濟形勢不穩,隨時可能面臨貿易對手破產或者外匯管制導致支付中斷,貿易對手風險上升,即使有訂單國內出口商也不敢貿然接單;第三,在新興經濟體的消費結構中,一部分中國商品可能被視為奢侈品,因而受到的影響較大。
發達國家市場雖然穩定性略高,但仍在繼續萎縮。根據海關新聞稿提供的1-2月份對日本出口增速-17.5%的數據,明顯較1月份同比增長-9.0%在繼續惡化。由此顯示,我國對發達國家出口市場也仍在繼續快速惡化,而其很可能惡化程度在繼續加劇。
匯率調整已刻不容緩
面對出口形勢的超預期惡化,人民幣匯率亟須調整。首先,人民幣匯率調整有利于緩沖出口市場消費者壓縮開支的壓力。面對未來經濟形勢的不景氣,消費者難免壓縮開支,而匯率的調整帶來的商品價格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消費者在削減支出的同時,卻并未必需要一對一地減少對產品實物量的購買,從而有利于穩定我國的出口。
其次,人民幣匯率調整有利于加速外貿企業消化存貨負擔。數據顯示,在2008年的絕大部分時間里,我國進口商品價格指數的上漲都大大高于出口商品價格的漲幅,這必然會使得一些外貿企業在預期未來價格繼續上漲的情況下力圖通過增加庫存以試圖控制成本。然而,在大宗商品價格出人意料的暴跌、進口商品價格指數快速下落的情況下,我們卻未能看到出口價格同樣明顯的下落,顯示企業試圖穩定當前價格消化歷史存貨負擔的努力。在這保價行為因為匯率問題而進一步加劇的情況下,隨之而來的便是出口更快的萎縮,量不補價,企業更加困難。而人民幣匯率調整,將可望增強企業消化歷史負擔的能力。
如果匯率不進行調整,同時不刻意對進口進行調節的話,年內單月就可能會有逆差的情況出現。筆者預期,如果第二季度中國出口仍無好轉跡象,屆時人民幣匯率調整問題將不得不被提上議事日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