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0-03 23:59:12
每經記者|陳夢妤 每經編輯|金冥羽 魏文藝
10月1日上午不到10點,北京歡樂谷熱門項目“天地雙雄太空梭”就已經排起了長隊,輪到《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時,排隊時間已超過30分鐘。
這只是一個小小的開場,中午過后,諸如“雅魯藏布江大漂流”“水晶神翼”“音樂過山車”等項目的排隊時間均需兩小時。有現場游客表示:“我買了三個項目的快速票,人太多了。”
熱門項目需排隊兩小時
作為深耕北京市場多年的主題公園,北京歡樂谷方面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致力于打造‘城市IP娛樂主場’,與環球影城形成‘互補而非替代’的競合關系?!?/span>
不過,在中國主題公園研究院院長林煥杰看來,國內主題公園與國際著名主題公園相比,目前在品牌建設上仍存在一些差距?!爸袊闹黝}公園品牌化建設潛力是巨大的,應該走自己的發展之路?!?/span>
瑪雅區是北京歡樂谷的主題部分之一,“野人”NPC(即游戲中的非玩家角色,現常用于樂園中與游客互動的人物)是最大特色。在木質圍欄和小木屋組成的情景式露天小劇場內,身著“野人”服飾的演員們載歌載舞,還會隨機挑選游客,“扔”進一口懸掛的大鍋中,增加參與感。
演出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夢妤 攝
“瑪雅區全是‘野人’,氛圍感還是太強了。NPC做妝造可以理解,萬萬沒想到保潔也給裝扮了。”現場游客向每經記者表示,“長在了我的笑點上”。
“野人”的保潔也一身是戲,工作時常常低頭,但如果看見游客手中有空瓶,會突然抬頭說話提醒,給足了情緒價值。
其他的“野人”們,除了一支演員均來自佤族的專業團隊外,負責在園區草屋里等待游客投喂的“野人”,其實也有不少在校大學生。
“我就是兼職,一天工作5小時,但今天游客太熱情了,已經吃不下了,累壞了。”有“野人”告訴每經記者,面試時有無實物表演,可以自由發揮,干這份工作還是挺開心的。
每經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小朋友拿著零食來到“野人”所在的草屋前,投喂后可以獲得相應的“片酬”(即兌換券),集齊一定數量后可以升級玩游戲或兌換獎品。
從歡樂谷官方此前發布的招聘信息看,對“野人”的要求是年滿18周歲、性格外向且表現力強、膚質對化妝品友好、近視者需戴隱形眼鏡,“帶薪發瘋,抽象有理”。
據每經記者了解,“野人”們主要任務其實是一場名為“瑪雅天災”的實景演出。該實景演出涉及200多個聲、光、電演藝設備,50多個爆炸、噴射、煙效、火效、水爆等特效設備點位,10多個特技機關設備點位,現場座位還設置了全身濕透區、如雷貫耳區、水花飛濺區等,游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
現場游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夢妤 攝
北京歡樂谷方面向每經記者表示,今年國慶假期預計將迎來客流高峰,園區已做好充分準備。比如活動內容升級,配備300余名NPC全程互動。此外,強化高峰運營保障,園區將延長開放時間,增加設備運行時長與演出場次,提升游玩容量;增設入園通道,提高入園效率;同時加強安保、保潔等后勤支持力量。
午后游園高峰期,園區小程序顯示部分熱門項目由于游客人數過多,快速票購買通道也已關閉。
“以前沒有環球影城,歡樂谷就是我的童年記憶?!?/span>
很多北京人的童年都有歡樂谷。作為北京主題公園的“老大哥”,北京歡樂谷誕生于2006年,是華僑城集團旗下的主題公園項目。
到了2021年,與歡樂谷直線距離不到20公里的環球影城開業,盡管兩者定位差異較大,“去歡樂谷還是去環球影城”仍然成了很多游客的一道熱門選擇題。
“當前北京的主題公園市場已呈現出多元共生、競合發展的健康態勢。各類主題公園依托差異化定位,共同拓展市場空間,不僅為游客提供了更加豐富的體驗選擇,也有力推動了華北地區文旅產業的整體升級。”對于當前的北京主題公園市場格局,北京歡樂谷方面回應每經記者稱。
在林煥杰看來,國內主題公園與國際著名主題公園相比,在品牌建設上仍存在一些差距。國際許多主題公園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經營,在項目的策劃、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方面,會投入更多時間、精力和金錢去做研發。相比之下,國內許多主題公園缺乏充裕的時間和資金投入來打造精品項目,缺乏家喻戶曉的、有震撼力的IP。中國的主題公園品牌化建設潛力是巨大的,應該走自己的發展之路。
林煥杰此前曾向每經記者表示,歡樂谷作為老牌主題公園,要想吸引更多消費者,需要在創新力和吸引力上下功夫?!笆紫仍趦热萆希枰粩喔马椖?,以保持新鮮度,一方面吸引新游客,另一方面促進重游率。其次,讓游客得到實惠,根據市場需求,給消費者制定差異化的優惠政策以增強競爭力?!?/span>
在IP方面,北京歡樂谷方面表示,“我們堅持引入IP與培育自有IP相結合,與包括《超級飛俠》《王者榮耀》等在內的更多國際、國內優質內容資源開展合作,不斷強化品牌的內容影響力”。
國慶假期的北京天氣甚好,將夜未夜之時,每經記者隨著人流走出歡樂谷,身后是已經開始的夜場,新的游客和新的歡樂又開始了。
記者|陳夢妤
編輯|金冥羽 魏文藝 杜恒峰
校對|陳旭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夢妤 攝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