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30 12:49:10
每經編輯|段煉
兩年前震驚市場的“杭州30億量化私募”跑路事件,相關細節近日曝光。
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日在微信公眾號發布信息稱,杭州“30億元量化私募跑路”涉事人——磐京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簡稱“磐京投資”)的實控人毛某和姚某,利用FOF基金、私募基金操縱證券市場,甚至在被控制后自恃手法隱蔽復雜,拒不交代任何犯罪事實。
最終,最高人民檢察院通過全方位實質審查、全流程追贓挽損,偵破了這場資本迷局,以操縱證券市場罪分別判處毛某、姚某、白某某有期徒刑七年至三年六個月不等。
在證監會查處時
叫囂“有本事就定我的罪”
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披露信息,磐京投資董事長、實控人毛某系知名高校法律專業高材生,另一名實控人姚某則系海歸金融精英,通過其母親代持磐某基金股份。
2017年11月至2019年7月,毛某、姚某盯上了一只代號“企鵝”的股票,并通過控制的磐京投資旗下基金賬戶、私募產品賬戶、個人賬戶等共計55個賬戶交易這只股票。直至2020年9月17日,磐京投資及其一致行動人成為“企鵝”公司的大股東之一,毛某受聘擔任該公司總經理。
然而,2020年底,毛某發現“企鵝”股票連續跌停。為維持股價,毛某、姚某分別在沈陽、大連、上海、杭州等地組建操盤交易團隊,白某某主要負責具體對接配資資金、管理證券賬戶等。他們利用資金優勢、持股優勢,以大量集中交易等方式,試圖操縱股價。
事實上,這些動作早已進入證券監管部門的視野。毛某、姚某二人曾因違規增持分別被監管部門處罰1500萬元。二人不服,甚至在證監會查處其杭州操盤點時,提前銷毀了大量證據,“30億元量化私募跑路”的傳聞隨之而來。
為了籌集更多資金,毛某找到基金圈內頗有名氣的上海J公司和浙江T公司,兩家公司的實控人李某、蔣某某在未取得證券融資融券業務資質的情況下,同意利用其FOF基金產品投資至毛某、姚某實際控制的私募基金產品的方式,進行場外配資4.6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末上海市公安局鎖定毛某,破獲該案后,毛某等人自恃手法隱蔽復雜,拒不交代任何犯罪事實。“訊問時,犯罪嫌疑人甚至說‘你們有本事就定我的罪’。”該案承辦人、上海市檢一分院職務犯罪和經濟犯罪檢察部三級高級檢察官王薇透露。
所謂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盡管毛某等人拒不認罪,但最高人民檢察院通過較為成熟的AI模型工具,將FOF基金、私募基金結構,運營信息數據等進行整合和統籌,抽絲剝繭,多重交叉驗證,精準把握了利用FOF基金、私募基金場外配資,利用配資資金操縱“企鵝”股票交易價格的行為實質。
據悉,2024年9月20日,上海市第一中級法院作出一審判決,以操縱證券市場罪分別判處毛某、姚某、白某某有期徒刑七年至三年六個月不等,各并處罰金250萬元至150萬元不等。同一審判決作出后,毛某、姚某提出上訴。今年4月24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二審裁定維持原判。
背后黑灰產業鏈曝光
業內:走正道才有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磐京投資的案件中,一條黑灰產業鏈條浮出水面。
最高人民檢察院介紹稱,磐京投資相關案件存在著以FOF基金、私募基金形式提供資金的配資團伙,居中指揮的操縱團伙,以及傳達指令的中層指揮者和實際操盤團隊。
對于以FOF基金、私募基金形式提供資金的配資團伙,相關辦案團隊圍繞資金流向開展穿透式審查,查清關聯賬戶資金交叉,再對充斥著金融術語和暗語的業務表單進行針對性訊問和詢問,證明配資團伙采取與證券公司融資業務同質的風控措施向操盤團伙提供資金并保證配資資金安全,屬于非法經營證券融資業務。同時,證明操盤團伙利用FOF基金投向的私募基金賬戶,以基金交易的模式拉抬“企鵝”股價,達到操縱“企鵝”股票的目的。
據業內人士透露,私募配資的模式較為多樣,部分資金充裕的人(以下簡稱“金主”)會設立“偽FOF”,與資金需求方簽訂協議約定配資比例。比如,資金需求方有1000萬元,需要配資9000萬元,便可以將自己的1000萬元通過隱蔽的方式轉給金主,并設立由自己管理的私募基金,金主再以FOF的形式投資1億元到私募基金,從而實現配資,資金成本支付的方式則可以是投資顧問費等。
面對私募業的黑灰地帶,近年來不僅是司法機構,監管部門也加大了管理力度。
比如,去年多個托管方向私募管理人發布《關于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投資層級監督規則的通知》稱,根據《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條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及中基協組織的指引解讀內容,從8月1日起對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投資嵌套層級事項進行監督。
今年5月,深圳證監局還發布最新深圳私募基金監管情況通報稱,轄區部分私募基金管理人存在違反基金合同約定開展投資運作的情形,甚至有私募為虛增管理規模,旗下產品嵌套層級高達十層。下一步,深圳證監局將持續加強對轄區私募基金管理人投資運作行為的監管檢查力度。
“在私募的野蠻生長階段,管理規模和管理人數量均快速增長,但很多違規違法行為、灰色地帶也隨之出現。近年來,監管部門不斷升級‘扶優限劣’,引導私募行業從量的增長邁向質的發展。未來,只有走正道、有實力的私募才能實現健康、長期發展,偽私募、亂私募會加速出清。”滬上某私募研究員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事件回顧:“杭州30億量化私募跑路”
多家上市公司踩“坑”
2023年11月中旬,一則“杭州30億元量化私募跑路”的消息在金融圈持續發酵,將百億私募證券FOF機構北京華軟新動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華軟新動力”)等推上了輿論的風尖浪口。此前,坊間傳言私募借助信托通道發行結構化產品,投管管理人再向下投資私募,進而通過多層嵌套,引發造假事件。
據界面新聞,最初的傳聞稱,華軟新動力投資了匯盛投資,匯盛投資下投至瑜瑤投資,瑜瑤投資又下投到其他私募產品,最后產品的底層是一個沒有托管的產品,資金賬戶是管理人的公司賬戶,而最底層管理人已經將資產全部轉移,目前產品無法兌付。
據了解,“杭州30億私募跑路”事件影響深遠,涉及多家基金管理機構、托管機構。包括橫店東磁(SZ002056)、英洛華(SZ000795)等多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涉及相關產品,數以億計的資金存在兌付風險。
2023年11月24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證監會”)官網文章顯示,“證監會對杭州瑜瑤、深圳匯盛等私募機構立案調查。”
?
證監會指出,北京華軟新動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爆發投資風險后,社會高度關注。我會十分重視,迅速行動,組織證監局、基金業協會等開展核查。初步判斷,相關人員控制杭州瑜瑤、深圳匯盛等多家機構,多層嵌套投資,存在虛假宣傳、報送虛假信息、違規信披等情形,還可能涉嫌違法犯罪行為。
證監會決定立案調查,從嚴處理違法違規行為。另據了解,公安機關已經介入,控制涉案人員。證監會將做好溝通銜接,積極穩妥推進風險處置。下一步,證監會將進一步促進行業規范運作,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據第一財經報道,從知情人士處獲悉,毛某和杭州瑜瑤的大股東楊某某,都被公安機關調查。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深圳匯盛、杭州瑜瑤兩家公司的幕后操盤人,均為磐京投資的實際控制人毛某。楊某某與毛某存在親屬關系。
(聲明:文章內容 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段煉 杜波
校對|金冥羽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檢察日報、上海證券報、每經網、第一財經、界面新聞、公開資料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