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5 11:52:25
過去十年,得益于國家產業政策支持,中國光伏產業呈井噴式發展,然而,自2023年下半年以來,光伏行業面臨價格持續下行、質量持續滑坡、企業效益普遍下滑的嚴峻局面,組件價格一度跌破每瓦0.6元①。無序價格戰和同質化競爭嚴重阻礙產業升級。2025年8月,工信部牽頭國家六部委聯合召開光伏產業座談會,探討規范光伏產業競爭秩序,推動行業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升、從價格戰走向技術和服務競爭。
縱觀近幾年,中國光伏產業呈現出“全球超高市場占有率、超快技術迭代”的可喜成績,然而光伏制造投資也呈現“大干快上”局面,產能由豐盈轉過剩,“并發癥”逐漸浮出水面并愈演愈烈。
首當其沖的便是產品價格大幅下降、企業虧損嚴重,部分環節甚至出現“價格踩踏”,最終陷入低價無序的惡性競爭泥潭。例如,2024年,光伏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價格雪崩,多晶硅價格下滑超35%,硅片價格下滑超45%,電池片、組件價格下滑超25%,慘烈的價格戰背后,不只是光伏制造企業受損,也是整個行業不得不面對的困境。
(圖:出自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價格防線被攻破,接踵而至的是質量底線被擊穿。國家太陽能光伏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數據顯示,2019-2024年,光伏組件整體合格率已由100%下降至62.9%,2025年上半年抽檢不合格率逼近16%。報告進一步指出,不合格主要存在幾個領域:機械載荷不合格(5批次)、光電轉換效率不達標(8批次)、功率虛標(3批次,銘牌偏差)。光伏組件的玻璃、邊框、膠膜、焊帶、接線盒等都存在不合格現象。
(圖:出自國家太陽能光伏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
數據觸目驚心,但不難窺見其原因。在極致內卷態勢下,部分企業開始“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功率虛標”,以犧牲組件質量為代價換取短暫的生存空間,加劇組件整體質量下滑。2024年以來,劣質組件層出不窮,導致火災、塌方、熱斑、功率大幅衰減等一系列事故頻發,給業主帶來重大損失。
光伏組件質量問題已經是下游電站開發商的“心頭患”,更成為整個產業鏈路的重大困境。對此,不禁要問,中國光伏的路,究竟在何方?
為了破解光伏行業的質量困局、推動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各方已積極展開行動。在監管層面,工信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接連出臺制造門檻、標準體系、價格規范相應政策,逐步構建起覆蓋光伏市場秩序與產品質量的協同治理體系,讓整個產業鏈看到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多次倡議企業自律、抵制低價惡性競爭,呼吁企業堅守質量底線,嚴格執行標準,杜絕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功率虛標等行為,檢測機構也需提升能力,共同推動行業規范發展。
下游電站企業同樣積極探索破局。以陽光新能源為例,這家新能源開發領軍企業不僅持續深耕電站技術革新,更以電站全生命周期視角看待光伏組件,為有效應對近兩年光伏組件行業整體質量持續滑坡,及時組建光伏技術專業團隊,建立評測實驗室,構建覆蓋材料、工藝、檢測等全維度的設備標準與評價體系,為光伏組件設定“高可靠、多發電、更友好”的嚴選標準,嚴把“原料關、制造關、檢測關”,確保組件在長期發電效率、環境友好性、安全性等方面的高品質表現。數據顯示,企業開發的大同云州、池州涓橋等多個項目中嚴選組件發電效率穩定領先,充分驗證了高標準帶來的持續價值。
(圖:陽光新能源應用場景圖)
不僅如此,為了建設高品質好電站,陽光新能源曾聯合鑒衡認證中心發布“光伏好電站”技術成熟度評價規范。北京鑒衡認證中心副主任紀振雙表示:“評價規范是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的成果,不僅明確了適用范圍、發電性能、安全性能、可靠性等核心評價維度,更細化了可落地的驗證準則與檢測方法?!?/p>
作為領先的電站開發商與專業的組件用戶,陽光新能源既能憑借電站技術領先者與組件使用視角,成為高質量標準的守護者,更能以應用端系統洞察反哺組件創新,成為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不僅從源頭保障了光伏產品質量,更為光伏產業開辟出從“規模擴張”轉向“高質量提升”的新路徑。
(本文不作為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注:本文數據源引:
①:六部門聯手整治光伏“內卷”亂象中國能源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