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15 19:18:19
9月13日,云天勵飛董事長兼CEO陳寧在“2025亞布力企業家論壇第21屆夏季年會”開幕式上表示,AI應用大規模爆發,推理芯片成為未來發展剛需。他對每經記者表示,中美在AI芯片上存在一定差距,但可通過“應用—數據—算法—芯片”飛輪加速迭代縮短差距。陳寧認為,AI推理芯片是未來五年快速增長的賽道。
每經記者|陳鵬麗 每經編輯|魏官紅
近日,“2025亞布力企業家論壇第21屆夏季年會”在廣州召開。年會期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云天勵飛董事長兼CEO(首席執行官)陳寧。云天勵飛是國內AI(人工智能)推理芯片的重要公司之一,2025年,開源大模型點燃AI推理芯片的需求,也讓云天勵飛-U(688343.SH,股價87.71元,市值314.73億元)站至風口。
9月13日,陳寧在“2025亞布力企業家論壇第21屆夏季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主題演講。他談到,我們正在進入訓練和應用推理兩個賽道并重的時代,AI應用正在大規模爆發。他在接受記者專訪時稱,中美在AI芯片上還存在一定差距,但差距并不是沒有機會去縮短。芯片端的突圍方法,關鍵在于依托中國豐富的應用場景,用“應用—數據—算法—芯片”的飛輪來加速迭代。
云天勵飛董事長兼CEO陳寧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人工智能的發展有六個要素,算法、芯片、人才、應用、數據、系統??這六個要素里面,目前中美唯獨AI芯片差距較大。”9月13日,陳寧發表演講時表示。
陳寧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進一步談到,中美在AI芯片上還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最頂級工藝驗證、軟硬件一體化生態以及規模化產業鏈配套。但差距并不是沒有機會去縮短。過去幾年,中國在算法、應用上追趕很快。“像DeepSeek的開源就讓世界看到我們在算法層面可以把差距壓縮到12個月以內。”
數天前,中信里昂證券中國科技研究主管張欽銳公開表示,中國AI發展與美國的技術差距已縮至3個月。美國在高性能計算芯片和某些AI模型方面領先,但中國在開源模型發展上表現突出。
那么,國產AI芯片的突圍路徑在哪?陳寧認為,關鍵在于兩點:一是聚焦推理,做成本和效率的最佳平衡;二是依托中國豐富的應用場景,用“應用—數據—算法—芯片”的數據飛輪來加速迭代。“應用生產數據,數據訓練算法,算法定義芯片,芯片規模化再推動應用。”他進一步解釋道。
據中國銀河證券研究院,隨著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進步,我國對AI芯片的需求規模將持續攀升,預計2025年中國AI芯片市場規模將增至1530億元。同時,市場結構有望進一步優化。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本土AI芯片品牌滲透率約30%,出貨量達82萬張,相較上年同期15%的國產滲透率呈明顯提升趨勢,預計未來AI芯片國產化進程還將繼續加速。
在這一市場趨勢下,2025年以來,寒武紀、海光信息、云天勵飛等AI芯片設計制造上市公司股價走出了連續上行的行情。
在陳寧看來,AI推理芯片是未來五年快速增長的賽道。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過去十年,大家都在比拼誰能訓練出最大的模型。但真正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關鍵是推理(大模型)能不能大規模跑起來。”
據陳寧介紹,自成立以來,云天勵飛堅持的是一條跟英偉達GPGPU(通用圖形處理器)不同的差異化路徑。他認為,AI訓練芯片與AI推理芯片所追求的設計目標是不同的。AI推理芯片更加關注的是成本,而訓練芯片關注的是時間,即能不能以最短的時間訓練出全世界最強大的大模型。“有效推理出的Token(詞元,指AI處理文本的最小單元)數量是衡量推理芯片性價比的最關鍵指標。”
據悉,AI推理芯片可按部署位置分為三類:云端推理芯片、邊緣推理芯片及終端推理芯片。目前業內普遍認為,云端推理芯片會在AI發展中扮演核心角色。但對三者的格局走向,業界尚有分歧。對此,陳寧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享稱,他認為AI推理未來一定是“云—邊—端”三元共存,就像電力系統一樣:電廠集中發電(云),輸配電網(邊),千家萬戶用電(端)。“我更傾向于認為,邊緣和端會因為應用場景的多樣化而長期存在,而不是被取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