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9 17:30:16
9月9日,國新辦舉行吹風會,介紹《關于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相關情況。體育總局表示,將增長優質供給、優化消費環境、落實優惠政策。國家發改委將從規劃、目的地建設、資金支持等方面推動戶外運動產業發展,預計“十四五”末戶外運動產業總規模有望突破3萬億元。
每經記者|周逸斐 每經編輯|陳旭
9月9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關于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有關情況。
9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向社會公開發布《關于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30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7萬億元。
體育總局副局長李靜在吹風會上表示,《意見》提出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體育企業和體育賽事,這既是發展目標,也突出表明做強企業和賽事,是實現7萬億元目標的重要著力點。
李靜強調,要重視消費需求和消費體驗,積極豐富消費場景和活動,鼓勵各地推出惠民舉措,穩步擴大消費群體,同時也要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吹風會現場 每經記者 周逸斐 攝
從近年來馬拉松賽事的全民參與熱潮,到冰雪經濟在冬季的火爆出圈,體育消費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正日益受到關注。
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司長楊雪鶇介紹,近年來,我國體育事業蓬勃發展,體育消費規模持續擴大,結構不斷升級,新興業態加速興起,已經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在市場規模方面,體育消費從傳統的體育服裝、鞋帽、器材等商品消費,逐步擴展到賽事觀賞、健身休閑、體育旅游等服務消費。
今年上半年,限額以上的單位體育娛樂用品銷售同比增長了22.2%,福建、四川、廣西等7地監測的500余場重點賽事活動,帶動場均消費超3000萬元。
在消費結構方面,賽事活動、體育培訓、健身休閑成為消費的新熱點。7月6日至9月2日,“浙BA”共舉辦賽事280場,累計觀賽人數近92萬人次,門票收入超過了710萬元,帶動體育及相關消費超10億元。飛盤、“新三板”、攀巖、滑雪、越野跑等小眾潮流運動興起,帶動相關裝備和培訓市場火熱。
2024~2025冰雪季,全國滑雪場累計接待游客量達2.56億人次,同比增長13.5%,場內消費金額達到了786.13億元。2024年,戶外運動線上消費約2億人次,消費總額超3000億元。
下一步,體育總局將圍繞以下重點方面開展工作。
首先是增加優質供給,豐富消費場景。打造高質量賽事IP,繼續培育和引進國際頂級賽事,同時大力發展馬拉松、網球、攀巖等自主品牌賽事。深化“體育+”融合發展,推動體育產業集聚區的建設,營造吃、住、行、游、購、娛一體化消費場景。發展數字體育新業態,開發智能健身裝備、虛擬現實運動及在線健身課程,拓展消費的時空邊界。
其次是優化消費環境,提振消費信心。加強場地供給,推動更多的場館向社會開放,持續推進群眾身邊“小而美”的全民健身場地的設施建設,“十五分鐘健身圈”與“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圈圈相融,深入開展“國球進社區”“國球進公園”的活動,提升參與體育運動的便捷性。建立科學系統的體育消費統計體系,精準把握消費趨勢。
再次,要落實優惠政策,激發消費活力。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推出發放體育消費券、消費滿減等優惠活動,工會會費支持職工開展體育健身活動或觀看賽事,降低運動成本。鼓勵體育科技創新,研發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探索與金融機構合作,推出適合體育消費的信貸和保險等金融產品。
戶外運動日漸成為了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下一步國家層面如何更加有力支持戶外運動產業的發展?
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負責人陳俊在吹風會上表示,發展戶外運動產業,對于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運動健康新需求,對于促進綠水青山更好向金山銀山轉化,對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都具有積極意義。
“十四五”時期,國家發展改革委、體育總局等部門研究出臺了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連續舉辦戶外運動產業大會,并于今年年初報請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關于建設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30年,全國建設100個左右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
在政策引導和社會各界共同支持參與下,我國戶外運動協會組織、俱樂部等發展迅速,戶外運動產品供給日益豐富,場地設施逐漸完善。據相關研究機構預測,到“十四五”末,我國戶外運動產業總規模有望突破3萬億元,是體育產業中增長最強勁的領域之一。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體育總局等部門,從規劃引領、目的地建設、資金支持等方面,繼續推動打造戶外運動產業新增長點。
在強化規劃引領方面,推動將發展體育產業和戶外運動有關內容納入“十五五”規劃綱要和相關專項規劃,把發展戶外運動作為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工作統籌部署。在總結現有發展成效的基礎上,與體育總局共同研究制定新一輪的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不斷完善支持戶外運動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
與此同時,錨定“到2030年建設100個左右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的目標,支持資源稟賦優、發展基礎好、有積極性的地方,建設一批設施完善、服務優質、賽事豐富、國際知名的戶外運動目的地,并適時開展宣傳推介。
此外,要統籌好中央資金、體育彩票公益金等渠道的資金,加大對符合條件的戶外運動場地設施、配套公共服務設施的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對符合條件的戶外運動企業加大信貸投放,通過“戶外運動 活力山水”基金等支持開展戶外運動相關活動等,引導更多社會資本共同參與到戶外運動事業中來。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周逸斐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