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觀察 2025-08-27 21:06:12
近日,資陽市安岳縣檸檬種植戶們收到一條氣象服務專報:“下周天氣適宜加強果園秋季管理,建議適時施肥促進果實膨大……”這份來自“四川省檸檬特色農業氣象服務中心”的特色農業氣象服務專報,已是今年第33期。
安岳縣岳陽鎮船形村的氣象觀測站。
2023年,“四川省檸檬特色農業氣象服務中心”作為全國首個針對檸檬產業的氣象服務平臺,成功入選四川省首批省級特色農業氣象服務中心。該中心以精準化、智慧化服務推動傳統農業從“依賴自然”轉向“應對自然、利用自然”,不僅大幅提升了產業抗風險能力,也為全面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強化氣象為農服務”要求提供了先行樣本。
精準施策:從田間“哨兵”到全縣“云網”
服務專報的背后,是一張覆蓋全縣的智慧氣象服務網絡。安岳全縣61個氣象觀測站中,10個專為檸檬產業園設置,每5分鐘傳輸一次數據,實時監測雨量、濕度、溫度、土壤水分等關鍵指標。
安岳縣岳陽鎮船形村的氣象觀測站。
“這些觀測站就像果園里的‘哨兵’,為我們提供最前線的氣象數據。”安岳縣氣象局臺長黃剛介紹,“基于微信公眾號的智慧農業氣象服務子平臺,我們將這些專業數據結合智能網格預報轉化為‘接地氣’的種植建議,通過短信、微信群、部門協同網等多渠道迅速直達農戶。”
種植戶龍海洋感慨道:“以前‘靠天吃飯’,現在提前‘知天管理’。氣象信息讓我們提前防范,檸檬品質和產量都有了保障。”
科技賦能:從“經驗種植”到“智慧農管”
檸檬種植“看天吃飯”特征明顯。開花期若遇強降溫,坐果率可能大幅下降;夏季持續高溫易引發日灼病;秋季連陰雨則會加劇病蟲害風險。
果農正在為今年的檸檬套袋。
“氣象條件對檸檬整個生長周期影響極大。”安岳縣檸檬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馬靜華指出,“花芽分化關鍵時期,適宜的溫度、濕度能提升花期質量,提升產量和品質;病蟲害防控關鍵期,精準預報有助于合理安排施藥時間,提升防控效果。”
傳統氣象服務多提供普適性氣象要素預報,如地區最高/最低氣溫、晴雨、大風……面對氣象災害時,傳統天氣預報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四川佛潤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強對此深有體會:“以前收到氣象預報,只知道要下雨,但不知道雨會下多大、下多久,該不該提前采取措施,心里沒底。”現在的特色氣象服務專報,內容詳實,不僅涵蓋了要素預報,空間和時間更為精細,同時還結合檸檬生長期提出了護理措施建議,讓種植戶心中有底、手中有策。
四川佛潤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種植的檸檬。
為提升檸檬特色氣象服務的科技含量,四川省檸檬特色農業氣象服務中心開展了8項科研攻關,涵蓋檸檬生長氣象環境、產量預報、凍害、病蟲害、花期預報及農業氣象適用技術等。2024年11月,《檸檬種植農業氣象服務規范》作為全國首個檸檬氣象地方標準正式實施;2025年,《檸檬種植農業氣象觀測服務規范》也獲立項,這些標準不僅為檸檬氣象服務立起了“標尺”,也為全國檸檬氣象服務提供了“四川方案”。
“今年3月的倒春寒和快速升溫將春花的授粉期從10-15天縮短到3-4天,氣象預警讓我們及時采取滴灌調溫,減少損失30%。今年畝產預計達4000斤,比普通農戶高出三分之一。”李強告訴記者,如今他每周都會收到專門的氣象服務短信,遇上轉折性天氣和極端天氣,這類信息的發送頻次還會更高。“這就像給檸檬請了個專屬氣象保姆,我們正在走出‘靠天吃飯’的困境。”
協同發展:從“一域試點”到“區域協同”
安岳檸檬的“金色產業”早已跨越省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重慶潼南區崇龕鎮白沙村受安岳影響,成為當地最早種植檸檬的村子。如今,以安岳為中心的川渝檸檬集中種植區產量占全國87%以上,兩地正攜手打造占全國90%產量的世界檸檬產業集群。
2023年底,川渝氣象部門打破地域壁壘,資陽聯合遂寧、潼南、大足等地氣象局共同組建四川省檸檬特色農業氣象服務中心。為提升川渝檸檬氣象監測能力,僅資陽、潼南、大足三地,就共建自動氣象站244個、小氣候站7個、土壤水分站16個,還新規劃3個檸檬開放試驗基地和12套監測設備,實現了數據共享、標準共建、服務協同。
“我們已基本建立了一套檸檬全生長發育期的氣象影響指標體系,并將持續優化調整,用于檸檬氣象服務產品制作,進而指導農戶生產。”資陽市氣象局副局長朱召勇表示,中心還與四川農業大學、省農業農村局、檸檬產業發展中心等合作,建設實驗田,開展聯合攻關。
安岳檸檬。
目前,中心已實現檸檬氣象災害風險預警提前3天發布,每周專報對未來7天風險進行提示,服務覆蓋川渝71個重點鄉鎮、327家合作社、11萬種植大戶和27家加工企業。同時,正在開展川渝地區氣象條件變化對檸檬產量的影響、安岳檸檬氣象指數保險產品設計等項目研究。未來還將對檸檬氣象保險指數、干旱期間土壤水分與檸檬灌溉的關系、衛星遙感數據的分析應用、果實膨大期降水與裂果關系、檸檬花期霜凍預警與防御、高溫高濕環境下的蟲害(如紅蜘蛛)繁殖模型、檸檬品質與氣象因子溯源系統等開展研究。
“現在最缺既懂氣象又懂農業的復合型人才。”朱召勇坦言,下一步中心將通過局校合作、項目共建等方式加快人才培養,讓服務更精準實用。
檸檬氣象試驗田標牌。
從“被動防災”到“主動調控”,從“單一預報”到“全產業鏈服務”,四川省檸檬特色農業氣象服務中心的探索,不僅顯著增強農業氣象災害應對能力和產業效益,也為新時期氣象為農服務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路徑。這片金色果園,正成為氣象賦能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的生動注腳。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