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7-28 23:47:49
《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中提到,青島要在2025年、實現經濟總量在全國主要城市中進位爭先。青島的主要對手有寧波和天津。其中,青島與寧波同為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沿海開放城市,經常被拿來比較。青島與天津則同處于北方沿海,青島甩開鄭州穩居“北方第三城”之后,也在努力縮小與天津的差距。
每經記者|肖純 每經編輯|楊歡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629366
日前,中國主要城市上半年GDP相繼公布。
7月25日,青島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經濟數據,上半年全市生產總值8587.33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雖然GDP總量落后于天津,但差距進一步縮窄,僅相差119億,距離“北方第二城”越來越近。
早在三年前,山東發布首個全局性、戰略性三年規劃——《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青島領到“強龍頭”任務,重頭戲之一就是要在2025年,實現經濟總量在全國主要城市中進位爭先。
從全國城市排名來看,青島的主要對手有寧波和天津。其中,青島與寧波同為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沿海開放城市,經常被拿來比較。青島與天津則同處于北方沿海,青島甩開鄭州穩居“北方第三城”之后,也在努力縮小與天津的差距。
三年之期漸近,青島能否脫穎而出、進位成功?
先青島一步,寧波和天津已發布經濟半年報。
其中,寧波上半年GDP8861.0億元,增速5.1%;天津上半年GDP8706.60億元,增速5.3%。
目前看來,寧波、天津、青島三座城市的GDP排序沒有變化,增速差距也是毫厘之間。但青島與天津上半年總量差距,已縮小到119億元,較去年同期收窄了約100億元;與寧波的差距則略有擴大。
如果把時間拉長,青島并非一直在追趕。2008年,作為奧運會分會場的青島,當年GDP來到全國第9的歷史高位,明顯高于寧波。
從2011年開始,成都、武漢率先發力,一舉超越了青島。此后,青島在與杭州、南京、無錫、寧波的貼身纏斗中,均以失敗告終,導致全國排名一再下滑。近年除了反超無錫,青島排名沒能更進一步。
青島要“重拾榮光”,這不僅關乎一座城市的榮譽。作為山東經濟的“龍頭”,青島還背負著全省的期許。
2023年初,山東發布首個全局性、戰略性三年規劃——《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該計劃不僅將青島定位為“強龍頭”,更提出到2025年,青島經濟總量在全國主要城市中實現位次前移。
隨著任務期限的臨近,青島正加速沖刺,奮力追趕前面的寧波和天津。
華東師范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認為,在城市能級、經濟基礎等先發優勢方面,天津其實是最好的,青島其次,寧波最后,但目前的發展勢頭卻是完全反過來的。
直到2016年,三座城市GDP排位還是天津、青島、寧波,但寧波分別于2017年、2024年超過了青島和天津,目前正在向全國GDP十強的位次努力。
“相比追趕天津,青島更應該積極對標寧波”,曾剛表示,在營商環境、民營經濟活躍度等方面,青島與寧波存在較大差距。在他看來,未來的城市競爭是都市圈、城市群的整體競爭,也是一座城市與周邊城市構成產業集群的競爭。從這個角度,寧波所在的浙江和長三角,優勢明顯。
宏觀指標之外,在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更能體現經濟發展效益的指標方面,青島與寧波的差距更大。2024年,寧波、青島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為1790.5億元、1339.3億元;財政收入分別為1434.2億元、937.8億元。
曾剛認為,這意味著寧波有更大的空間、更充盈的財政,進行新興產業布局和企業的轉型升級。
一個普遍共識是,眼下的城市競爭,工業是相當關鍵的勝負手。
對那些增速高的城市,工業表現的強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成為經濟增長的關鍵支撐。
青島是中國最早開啟工業化的城市之一,培育出了海爾、海信、青啤、雙星、澳柯瑪等“五朵金花”。天津同樣是中國近現代工業的重要發祥地,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41個工業大類中的39個,是北方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城市之一。
彼時全球呈現出工業經濟向服務性經濟轉型的大趨勢,中國城市也不例外。
但相比寧波二產從2010年占比55.4%,降至2024年占比43.4%。另外兩座城市二產占比的下降曲線相對陡峭。
青島二產占比從2010年的46.4%,下降至2024年的34.2%;天津則從2010年的53.1%,下降至2024年的34.5%。
曾剛表示,從全球來看,適當縮減第二產業,發展第三產業,的確有利于城市的產業升級。但制造業對城市仍然重要。上海、杭州承載了長三角大量的服務業功能,寧波、蘇州等城市深耕制造業,依舊取得了亮眼的成績。
近些年,三座城市經濟實力的此消彼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制造業的差距。
狠抓制造業,早在2023年,青島印發《青島市先進制造業強市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制造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力爭達到29%左右,支撐工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0%左右。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575500
眼下,青島制造正在強勢“回春”——去年上半年,青島拿下5.8%的經濟增速,跑贏寧波、天津,其中規上工業增速達9.8%。今年上半年,優勢繼續保持,青島5.3%的經濟增速與天津持平,領先寧波0.2個百分點,其中規上工業增速達7.7%,高于寧波2個百分點、天津2.6個百分點。
回顧經濟史,每一個時代的風口都會催生出幾件世界性的耐用消費品,這些產品是當時社會大眾生活場景中最先進的生產力代表。青島曾憑借空調、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等打響“青島制造”的招牌,但也在后續轉型過程中,被詬病“產業結構老化”,“傳統產業比重太大,引領性創新產業太少。”
搶占先進制造業制高點,以今年上半年的數據來看,青島裝備制造業同比增長13.5%,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55.9%,比上年同期提高4.2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
分產品看,新能源汽車、虛擬現實設備、多晶硅、工業機器人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9倍、2.5倍、38.4%、20.9%。
根據去年印發的《青島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5年)》,青島曾提出“到2025年,力爭整車產量達到40萬輛”的目標。最新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青島累計汽車產量38.42萬輛,同比增長41.5%,已遠超過去年全年產量。
從占比來看,服務業依然占據青島經濟的大半壁江山。
青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為64.6%,比上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2.7%。
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分別增長6.3%、5.9%。1—5月份,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0%。其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商務服務業分別增長36.4%、27.0%、20.2%。
在曾剛看來,服務業與制造業并不是相互隔絕的關系,而是應該“拉通”,實現相互賦能。為了將服務業與制造業“合為一盤棋”,青島錨定的方向是將生產性服務業擺在了產業布局的重要位置。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609620
所謂“生產性服務業”是指為保持工業生產過程的連續性、促進工業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和提高生產效率提供保障服務的服務行業。它是與制造業直接相關的配套服務業,是從制造業內部生產服務部門獨立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本身并不向消費者提供直接的、獨立的服務效用。
早在2024年,青島服務業增加值首次突破萬億元,達到10495.5億元。彼時的數據顯示,青島全年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62.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6.0%。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達到5921億元,對服務業增長貢獻率為74.2%。
一組國際上普遍認同的、用來衡量城市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即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70%,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70%。在2025年市政府工作報告中,青島明確提出,要“在升級發展現代服務業上聚力攻堅求實效”“實施現代服務業提升行動”。
不只是青島,杭州、蘇州、寧波等地也將生產性服務業擺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上。默契背后是一組乘數效應:據青島當地媒體報道,將生產型服務業發展程度提高1%,制造業效率可以提升39.6%。
就在6月,青島市委書記曾贊榮在調研督導現代服務業發展工作時指出,要聚焦生產性服務業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快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按照青島的規劃,力爭到2025年,全市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達到6800億元,年均增速超過7%,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62%左右,打造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生產性服務業標桿城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