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09 16:10:22
美國市場正在經歷股匯債“三殺”。特朗普關稅政策影響下,美股連續下跌,對沖基金平倉基差交易,導致美債被拋售,收益率飆升。同時,投資者涌入日元和瑞士法郎,美元因此下挫。美債連續遭拋售引發了市場對流動性枯竭的擔憂,有私募基金經理告訴每經記者,這更大程度取決于美聯儲政策。知名投資人達利歐則警告,“我們正目睹教科書級別的崩潰。”
每經記者|蔡鼎 每經編輯|蘭素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374580592
美國市場正在經歷股匯債“三殺”。
美東時間4月8日(周二),標普500指數一度上漲4.1%,但最終卻收跌1.6%。而在美股下挫的同時,發生了極為罕見的事情:傳統意義上的避險資產——美債非但沒有在動蕩中為投資者提供庇護,反而突然失去了避險的吸引力。
9日,“全球資產定價之錨”的10年期美債收益率盤中一度觸及4.5%。而在“避險之王”美債連同美股一同被拋售之際,投資者紛紛涌入日元和瑞士法郎這兩種傳統避險貨幣,使得美元下挫。美元指數日內一度跌近1%。
在對沖基金大規模清倉基差交易之下,外界開始擔憂這是否會重演2020年3月美國市場曾面臨的流動性枯竭。
對此,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基金經理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更大程度取決于美聯儲的政策,因為美債收益率大漲限制了美聯儲的降息空間(美債與貸款息差拉大)。“美債是全球金融系統的定價基石,美債的大幅拋壓和巨幅波動,必然會對全球金融市場牽扯很大。”
而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Ray Dalio)則向投資者發出更嚴峻的警告。他8日發文稱,“我們正目睹一場教科書級別的崩潰:貨幣體系崩潰、政治格局崩潰、世界秩序崩潰。”他指出,當前的貨幣經濟體系正在崩解,根源在于債務規模過大、增速太快。
特朗普關稅政策引發的慘烈拋售還在繼續。周二,美股盤初呈強勁的反彈之勢,然后在午后卻加速回落,三大指數尾盤集體轉跌。
尾盤刷新日低時,道指較早盤的日內高位狂瀉超2300點,早盤曾漲超4%的標普500指數和納指分別跳水3%和近3.5%。當天收盤,道指收跌0.84%,標普500指數收跌1.6%,納指收跌2.15%。
市場恐慌指標VIX恐慌指數在短暫緩和后再次飆升,收于自疫情以來新高。
與此同時,美債也在經歷罕見的波動,在周一和周二連續遭遇劇烈拋售。之所以稱其為罕見,是因為這是在美股下跌的情況下發生的。傳統意義上來講,美債作為避險資產,當權益類資產下跌時,美債的需求會上漲,導致美債收益率下跌。
報道稱,在特朗普政府新的關稅政策下,對沖基金大規模平倉“基差交易”。這使長期美債避險功能在短時間內喪失。
具體來看,截至發稿,10年美債收益率一度逼近4.5%關口,創今年3月底以來新高,這推高了抵押貸款和其他類型貸款的成本。30年期美債收益率飆升21個基點,一度逼近5%整數位關口,創2020年3月以來最大單日漲幅,這引發了市場對海外投資者可能拒絕購買美債的擔憂。
圖片來源:CNBC
圖片來源:CNBC
引發周二美債拋售的核心導火索是美國財政部58億美元的三年期國債拍賣。據《華爾街日報》,美國財政部當天下午的國債拍賣需求疲軟。
BMO Capital Markets策略師Vail Hartman指出,此次拍賣只有79.3%是由“無需參與拍賣”的投資者購買的,為2023年12月以來的新低。如此低迷的需求導致美債,尤其是30年期美債出現大幅拋售。而且,這次的拍賣失利對本周的其他拍賣投下陰影,包括周三的390億美元10年期國債和周四的220億美元30年期國債。
在美債被大規模拋售之際,投資者涌入日元和瑞士法郎這兩種傳統避險貨幣。周三,美元指數日內一度跌近1%。
美債收益率的跳升反映了美債市場的總體不確定性。《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目前投資者擔心的一個問題是,特朗普的激進關稅可能會刺激其他債權國拋售美債作為報復。此外,最新的關稅政策還可能導致美國根深蒂固的通脹問題。還有觀點認為,美聯儲降息的幅度低于此前的預期也是美債被拋售的原因之一。
彭博社報道稱,當市場的波動顛覆交易規律時,就會迫使投資者迅速平倉去杠桿,這種情況下問題就會變得更加嚴重,且可能產生連鎖效應,最后導致美債市場失靈,就像2020年一季度新冠疫情剛開始時那樣。
圖片來源:彭博社
每經記者注意到,當監管機構在2020年3月由于流動性枯竭被迫干預后,對基差交易尤為關注。當時,市場的大幅波動導致美債期貨被要求追加保證金,并加劇了回購市場的融資壓力。這導致美債現貨的表現遜于期貨,給對沖基金造成了巨大損失。彼時,作為回應,美聯儲承諾購買價值數萬億美元的美債,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以保持市場的平穩運行,并向回購市場提供了緊急的資金。
上個月,美國一個金融專家小組還曾建議美聯儲考慮設立一個緊急計劃,以便在29萬億美元的美債市場再次發生危機時,關閉高杠桿對沖基金交易。
4月8日,花旗集團首席美國經濟學家Andrew Hollenhorst在一份題為《美國國債收益率正在上升?》的報告中寫道:“最令人擔憂的是,這可能是一個早期跡象,表明投資者正在尋求平倉——即使是高質量資產。美聯儲官員可能正在關注這些動向,如果美債收益率繼續神秘上升,他們可能會做出溫和的反應。”
當被問及美債市場近日的拋售是否會導致像2020年3月那樣的流動性枯竭時,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基金經理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給出了肯定的答復。不過,他認為,這更多地取決于美聯儲的政策,因為美債收益率大漲限制了美聯儲的降息空間(美債與貸款息差拉大)。
“美債是全球金融系統的定價基石,大幅拋壓和巨幅波動,必然會對全球金融市場牽扯很大,”該私募基金經理對記者補充道,“貿易戰越演愈烈,感覺特朗普政府是故意要制造(美國)衰退危機,迫使美聯儲等機構弱美元并降息。目前的情況和1929年歷史上比較相似,這場危機會愈演愈烈。”
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則向投資者發出更嚴峻的警告。
據央視新聞,他8日發文稱,“我們正目睹一場教科書級別的崩潰:貨幣體系崩潰、政治格局崩潰、世界秩序崩潰。這種級別的崩潰,普通人一生可能只會經歷一次。”
達利歐稱,當前的貨幣經濟體系正在崩解,根源在于債務規模過大、增速太快,而現有的資本市場和經濟體都建立在這種不可持續的高債務基礎之上。在逆全球化時代,債務國擔心被切斷關鍵物資供應,債權國擔心持有的債權無法兌現,貿易和資本的雙重失衡顯然不可調和,這顯然不合常理。
他在文末指出,當前的關稅戰不過是歷史的又一次重演。歷史表明,貨幣、政治和地緣秩序的崩潰往往引發經濟危機或沖突,繼而催生新秩序,循環往復。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37458059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