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武侯區 2022-01-20 20:45:12
◎2021年成都市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優秀案例
作為全國首家專司行政審批的政府工作機構,武侯區行政審批局始終將企業和群眾的需求作為改革創新出發點,依托政務服務信息化建設,創新開展數據治理、智能應用、數據安全、智慧政務集成建設等工作。在新型全球化和第四次產業革命背景下,為應對不斷變化的政務服務需求場景,以“互聯網+”和數字應用技術為關鍵,逐步構建起數字政務的“四梁八柱”和應用場景,形成較為完善的智慧政務服務體系,實現“無人辦、自助辦、掌上辦、跨域辦”等智能化服務,較好地回應了企業和群眾的辦事需求,兌現了“方便群眾辦事”的改革承諾。
政務中心全貌 成都市武侯區供圖
政務服務現代化建設、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與營商環境建設實現“三同步”,即“同規劃、同推進、同考核”。建立智慧政務“四大體系”,構建起“一核云算、一庫集享、一網通辦”的數字政務極核支撐模式,繪制了武侯“數字政務”的新圖景。
(一)云計算基礎體系。建成運營商級別的“政務云計算中心”和集成化數據應用系統,構建了涵蓋計算、存儲、系統應用在內的云計算基礎平臺,為全區40個部門100余套信息系統提供統一的云存儲和云計算服務,存儲各類政務數據超過100TB,夯實“全域通辦、一網通辦”基礎。
(二)大數據應用體系。率全省之先建成“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積極引入“區塊鏈”技術,建起“法人庫、自然人庫、材料庫、證照庫、審批過程數據庫”等基礎數據庫,推動數據由內部“按需選用”向社會“安全共享”延伸。
(三)便民服務體系。創新“線上+線下”復合應用模式,建立微信、微博、支付寶、移動APP新媒體服務矩陣,有效延伸審批服務觸角。梳理公共服務、便民服務和審批服務高頻事項,設計開發出具有人臉識別、AI審批、自助打印等功能的自助服務一體機,入駐大廳、社區、樓宇、商超和銀行網點,為企業和群眾提供24小時“不打烊”服務。
(四)集成化審批體系。打造綜合業務系統,聚焦“受理-審查-出證”三大環節,對審批進行流程再造,推動“受理、審查、核準、制證”全人工審批向數字化審批轉型,實現分段計時、隨機分配、審批過程實時監控、全流程網絡公開、流程辦理可查可溯。
辦不成事窗口 成都市武侯區供圖
(一)“綜合受理”“證照聯辦”。一是推動企業開辦全流程實現“2小時取證、3小時辦結”。二是實現手機辦理個體營業執照、招牌設置等“零跑路”事項55項,實現一體機自助辦理服務事項80項,自助打印《營業執照》等證照14種,打印通知、書函16種。三是率先推行“綜合受理、數據聯審、多證聯辦”審批模式,推出“旅館+餐飲”“書店+餐飲”等110個主題事項,實現“一次交件、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次辦結、一證準營”。
(二)“全程網辦”“秒批秒辦”。一是已實現政務服務事項100%網上可辦。食品經營許可、醫療機構審批等292個事項實現全程網辦,全程網辦率達91.5%。二是實現公司名稱變更等15項企業登記事項和辦件量極大的公共場所衛生許可等25項事項的辦理時限從5至12天減少到1至2天,較法定時限整體壓縮80%以上。三是推動關鍵信息數據智能填報、申辦材料自動核驗,聯絡員備案、木材運輸許可等20個事項實現“秒批秒辦”。目前,武侯已實現“3個免提交”,即“提交過的歷史材料免提交、部門已認證的證照材料免提交、實行告知承諾制的事項材料免提交”。
(三)“政務上鏈”“精準服務”。先后與河北雄安新區、重慶市沙坪壩區等地10家單位簽訂政務服務“通辦協議”,建立異地代收代辦線下服務機制。編制“跨省通辦”聯盟標準,推動信息資源互通、審批材料互用、電子證照互認,推動公司設立、變更等137個事項跨省辦理“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其中,89個事項為全程網辦,占比達65.9%,均實現異地申請,遠程自助打印領取營業執照等業務辦理。創新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在四川省率先建成區縣級融資大數據服務平臺。聚集農業銀行等22家金融機構,上線64款優質金融產品,通過對企業精準的“數字畫像”,為20余家中小微企業匹配了個性化的免費融資服務,融資金額超過1300萬元。
封面圖片來源:成都市武侯區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