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1-24 18:23:07
每經記者|沈溦 每經編輯|陳俊杰
11月24日,在第三屆全球并購白沙泉峰會期間,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曹勇表示,目前中國占全球并購交易規模比例達到10%左右,穩居全球第二大并購市場。
同時,曹勇指出,目前我國并購交易規模占GDP的比重4%左右。與之對比的是,發達經濟體多在8%~10%之間。甚至其他一些新興經濟體,俄羅斯、巴西也占5%~6%之間。因此,這種差距可能就代表了未來成長的機遇和挑戰。
數據顯示,中國上市公司并購交易金額在節節增高。從2013年上市公司并購交易金額不足9000億元,到2018年已經達到了2.56萬億元。
曹勇指出,市場約束機制作用在不斷增強,強監管帶來的市場估值體系正在不斷回歸。良好的比價關系增強了市場的約束作用,使企業在并購過程中能夠更好地以真實價格并購,為并購市場的發展避免高估值、高風險提供了良好地市場約束。
據介紹,近年來證監會在支持并購發展上不斷創新,整體改革遵循了放松管制、加強監管、推進創新、改進服務的主線,不斷推進市場化改革,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目前來講,需要證監會審批的并購項目已經不超過10%。
此外,曹勇透露,目前上市公司分拆制度也已經對外完成征求意見,正在履行相應的程序,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就可以和大家見面。“在前期征求意見過程中,大家反映的是不是標準過高等問題,我相信在未來政策發布中也會有所體現。因為企業的分拆是個正常的市場功能,分拆之后不僅僅是融資的平臺,子公司更是一個激勵的平臺。同時,分拆之后有全新的信息披露,有利于監管部門看得更清,這也是資本市場服務企業的發展的舉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