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1-12 20:30:35
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加入“雙11”活動中,消費者能夠更加直接、全面地體會到“雙11”的消費氛圍,是從線上到線下的狂歡,也是打破時間、空間限制的全場景狂歡。
每經記者|陳克遠 每經編輯|王麗娜
圖片來源:攝圖網
從商品消費到服務消費,“雙11”的內涵正變得多元。尤其隨著多家本地生活服務平臺“雙11”戰報的陸續披露,訂單和成交額攀升背后,本地生活正漸漸成為“雙11”的潛力股。
11月12日,口碑餓了么發布“雙11”戰報表示,其平臺誕生了肯德基、星巴克兩個“雙11”“億元俱樂部”成員;京東到家則在“雙11”實現了去年同期1.9倍的銷售額;此外,蘇寧推出的新服務產品“隨時”在18個城市上線,并覆蓋了2.3億人群。
在今年“雙11”,美團則聯手肯德基、必勝客、漢堡王、百果園等眾多知名餐飲連鎖品牌旗下6萬家門店參與到這場狂歡活動中。據了解,在此次參與活動的餐飲品牌中,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小吃快餐、飲品、面包甜點、休閑餐等品牌連鎖門店占據了主力。不過截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稿,美團尚未發布此次“雙11”具體戰報。
正如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所說,隨著生活質量與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的長線需求與即時需求邊界變得模糊。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加入“雙11”活動中,消費者能夠更加直接、全面地體會到“雙11”的消費氛圍,是從線上到線下的狂歡,也是打破時間、空間限制的全場景狂歡。未來,本地生活將成為“雙11”消費狂歡的重要陣地。
2018年,餓了么首次參戰“雙11”,當時距離其被阿里全資收購不過半年多時間,彼時的生活服務平臺,不過是這場零售狂歡中的陪跑者。現如今,隨著線上服務消費的比重越來越高,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在“雙11”等大促節點中的含金量也同樣水漲船高。
以口碑餓了么而言,作為其第二次參加的“雙11”,在該平臺上,肯德基、星巴克成為本地生活行業中首批“雙11億元俱樂部”成員。此外,根據口碑餓了么數據,在“雙11”活動期間,大潤發銷量增長達100%,新華都、萬寧、來伊份等新零售品牌銷量較平日銷量有明顯上漲。
而作為京東集團旗下的本地零售和物流平臺,達達-京東到家同樣在這個“雙11”戰果頗豐。根據達達-京東到家方面的數據,該公司旗下本地物流平臺達達在11日當天10-12點完成了150萬個包裹的配送;本地零售平臺京東到家則在“雙11”期間實現了去年同期1.9倍的銷售額,其中三四線城市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5.7倍。
同樣是互聯網零售巨頭的蘇寧則在今年推出了即時配送服務產品“隨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今年“雙11”,“隨時”在全國18個城市上線,并覆蓋了2.3億人群。其中,在11月11日當天,“隨時”最快僅用時5分鐘就將商品送達。
而不只是互聯網零售巨頭的旗下的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在今年的“雙11”,生鮮快消數字零售平臺多點Dmall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根據多點Dmall數據,從11月1日零時至12日零時,多點Dmall到店、到家、到社區全渠道訂單量為790萬,比去年同期增長100%。平臺單日活躍用戶達340萬,較今年“618”增長1.7倍。
可以看到的是,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已經成為“雙11”大促中的一只急行軍。
實際上,不僅在“雙11”大促中,本地生活服務平臺提供的半小時達、1小時達等配送服務,幾乎已經成為互聯網零售企業和傳統實體零售企業的標配服務,這也使得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在近年來表現出了繁榮發展的趨勢。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電商行業數據庫顯示,2016-2018年,在線外賣行業交易規模分別為1524億元、2096億元、2480億元,表現出穩定增長態勢。
另據艾媒咨詢此前發布的《2019上半年中國即時配送行業監測報告》,2019中國即時配送行業用戶規模將達4.21億人,同比增長18.6%;而到了2020年,行業用戶規模預計將達到4.82億人,同比增長14.5%。
但也需要關注的是,隨著市場越發繁榮,平臺間的競爭也將變得越發激烈,而這背后逐漸顯露出來的是未來本地生活服務平臺間的效率之爭。
以今年的“雙11”為例,達達-京東到家方面就表示,為了讓更多包裹能夠快速送達,達達平臺在配送路線優化、配送訂單合并、系統供需調控下足了功夫。根據統計,“雙11”期間達達騎士平均配送人效可提升約36.4%。
“在單量激增,揀貨、配送的巨大壓力下,Dmall OS通過多模塊智能協同,在‘雙11’期間實現了商家整體履約效率的大幅提升。”多點Dmall相關負責人表示,參與本次大促的60余商家中,有超90%的門店智能揀貨占比達80%、智能配送占比達99%,智能分單驅動揀貨、配送兩個關鍵環節自動化、智能化,使得“雙11”大促提效顯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