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23 19:25:15
去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了《廣東省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行動計劃》。今年9月18日,廣東省陽江市人民醫院正式對外宣布外配處方藥品供應保障合作。
每經記者|金喆 每經編輯|魏官紅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處方外流的大趨勢下,互聯網醫院遍地開花。《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已有十余個省份明確表態支持遠程審方或出臺處方外流利好政策。
在密集的醫藥政策作用下,公立醫院對于處方外流的態度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從過去捂著不放到如今主動開閘。廣東省陽江市人民醫院院長梁紅峰在9月23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透露,該醫院已于9月18日正式啟動處方外配,線上開具的常見病、慢性病電子處方經藥師審核后可以流轉至選購藥店,以緩解醫院門診排長隊的問題,改善患者就醫體驗。
一位不愿具名的醫藥行業分析人士則向記者表示,處方外配需要與醫院統一信息系統,大多數三甲醫院還是觀望狀態,總的來說還沒有太大松動。
去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了《廣東省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行動計劃》,其中提到推廣智慧藥房、鼓勵醫院處方外配、信息共享、改造傳統藥品保障流程,為患者提供“一站式”藥事服務。
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董事長朱永勝表示,近年來隨著“醫藥分開”、“藥品零加成”、“互聯網+醫藥”等政策陸續落地,醫療機構處方外配試點陸續出現。如何解決醫院處方“流得出、接得住”,零售藥店藥品保障、院外藥品價格控制、處方平臺規范運營以及居民健康數據安全保護等問題都是擺在大家面前的全新課題。
“公立醫院對處方外流的態度有了一些變化,以前動力不足,中間有過曖昧期,現在逐漸明朗,但還沒有完全放開,很多強勢的三甲醫院沒這方面考慮。”該人士對記者坦言,藥房在有藥品加成政策的時候是醫院的收入來源部門,但政策取消后就成了成本部門,處方外流不會給醫院帶來很大損失,甚至還會降低醫院的運營成本。但是,藥品流通過程中摻雜著比較復雜的利益鏈條,一下子全部放開也不符合現實情況。
政策“鼓勵”一年多后,廣東省公立醫院的處方外配終于迎來實質性進展。9月18日,陽江市人民醫院正式對外宣布外配處方藥品供應保障合作。而在9月份,全國首個省級“電子處方信息共享平臺”在甘肅全面啟動,引起醫藥圈沸騰。
廣東省陽江市人民醫院院長梁紅峰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梁紅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患者在陽江市人民醫院的互聯網醫院診療,處方經過醫院的審方中心審核后會轉到云端藥房。患者可以通過云端藥房自主選擇在院內藥房或院外藥店進行取藥,也可以選擇送藥上門。
一直以來,處方外流牽動著醫藥行業的神經,醫療機構處方信息、醫保結算信息以及藥品零售消費信息互聯互通,是醫藥行業各方共盼的美好愿景。
對于零售藥店而言,院內處方是一塊“肥肉”,藥企也緊盯著處方外流的千億級市場。但基于藥品的特殊性,如何保障處方來源真實、患者用藥安全都是藥品“最后一公里”需要面臨的監管問題。
梁紅峰指出,互聯網醫院的目標是“掌上尋醫問診,足不出戶取藥”,互聯網醫院的藥品流通把關也格外重要。因此,陽江市人民醫院與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合作,希望打通合理用藥、院內外壁壘、全程可追溯等節點。
據知情人士透露,廣東省藥品零售行業協會和相關部門近期就零售藥品實現安全質量、價格與公立醫院同品同質同價等問題進行了相關研究。
對此,廣東省醫藥行業零售協會副會長劉桂春23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只要是同一廠家供貨,供給藥店和醫院的質量是一致的。價格方面,之前醫院的普遍比藥店貴,集中采購大幅降價后有些產品醫院比藥店還便宜。
另一方面,現有的醫保結算方式還沒有覆蓋到零售端,如果處方外流,部分慢性病患者可能需要自費。梁紅峰也談到,復診的病人很多是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有特殊病種報銷,如果到院外平臺購藥就需要全部自費。目前互聯網醫院已經把這一情況向醫保部門匯報,希望能盡早在陽江市打通醫保報銷通道。
“我們也做過多方交流和探討,希望能夠推動更多醫院放開處方,但沒那么容易。”前述不愿具名的人士如此感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