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8-14 16:58:46
每經記者|張懷水 每經編輯|陳星
作為中國農村改革的主要發源地,安徽在農村改革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呢?
8月14日,國新辦就安徽省“堅持改革創新 勇于闖出新路——全面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安徽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國英在發布會現場介紹,安徽是我國農村改革的主要發源地。40多年前發生在鳳陽小崗村的“大包干”,開啟了我國農村改革的先河。本世紀初,安徽在全國率先探索農村稅費改革,為我國終結延續了2600多年的“皇糧國稅”——農業稅,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懷水 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現場注意到,李國英表示,在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方面,安徽是全國最早進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的省份之一,2016年提前一年完成這項改革的試點任務。同時,在激活土地經營權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全省所有涉農縣(區)都建立了土地經營權流轉交易平臺和全省統一規范的合同文本。到目前為止,全省承包耕地流轉率達到46%。
而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方面,李國英指出,全省已經有11731個村參與這項改革,占到全省總村數73%;量化集體資產238.2億元,有647個村實現分紅,累計分紅1.64億元,平均每個村分紅25萬元。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