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6-23 17:19:43
6月20日下午,在以“教育+科技的風口與風險”為主題的圓桌對話環節上,針對科技與教育融合的現狀和未來展望,精銳教育、百年英才、三好網、學霸君、英孚青少兒英語、嗨學網、美吉姆等企業高管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每經記者|李詩琪 實習生 尹蘭靖 每經編輯|張海妮
6月20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C+系列活動之“教育突圍與科技賦能”主題教育沙龍在北京舉行,在以“教育+科技的風口與風險”為主題的圓桌對話環節上,針對科技與教育融合的現狀和未來展望,精銳教育、立思辰百年英才、三好網、學霸君、英孚青少兒英語、嗨學網、美吉姆等企業高管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趙江華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韓陽 攝
科技永遠改變不了教育的本質,無論科技如何驅動,最后的核心還是內容。作為一家在線教育公司,我們更愿意將自身定位為教育公司,而非技術公司或者互聯網公司。科技是載體,可以多角度為公司賦能。但是在教育與科技聯姻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很多誘惑,企業如何作出平衡、明確戰略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我們沒辦法預期明天科技會把教育變得多么精彩,與其搖擺不定,不如聚焦在能做好的那部分——人是教育的主體,內容是產品的靈魂。
余敏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韓陽 攝
科技不是萬能的,它一定不能解決教育中的所有問題。但在現在這個時代,沒有科技肯定是萬萬不能的。幾乎所有的教育機構都有自己的技術團隊,而通過科技的實施去把握人性是目前最有難度的事情。
在未來發展上,希望科技可以降低成本,我們可以通過科技手段,讓好的教育內容更加普惠,更加觸手可及。
許振華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韓陽 攝
科技和教育應該是相輔相成的關系,雖然各種新的技術會不斷出現,但教育不能脫離其本質,體現出教育的效果才是最重要的。4G帶來了視頻瀏覽的新熱潮,5G能夠給教育行業帶來哪些變化至今仍是未知的。但我相信一定會是機遇和挑戰并存的,這也是我們未來可以去期待的。每個企業都可以思考自己在未來這個時代如何把握機遇。
崔浩波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韓陽 攝
隨著資本的推動和用戶的行為習慣發生變化,大家都在不停地探索,總能找到一條真正讓科技和教育融合、普惠社會、鼓勵大眾參與之路,并推動教育科技的模型、方法和形態的發展。
周文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韓陽 攝
現在是互聯網及信息技術時代,教育的效率比傳統時代更高。但對于低齡段兒童教育,線下教育是基礎,更多的科技產品只是輔助工具,能夠幫助孩子去發現他們的天性,輔助家長更好地關愛孩子。我們認為科技及在線教育作為線下教育的補充,能夠使教育變得更加生動及便捷。
姜百祥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韓陽 攝
教育現在已經從有教無類發展到因材施教的階段,所有的教育服務都趨于強調個性化。我們要感謝這個時代,在科技的助力下,對教育的傳承與發展會越來越好,會有非常美好的期待。
宋超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韓陽 攝
對于教育事業來說,有五個主題是永恒不變的:減少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習成果、節省學習成本、提升學習體驗。從這幾個維度來講,技術對于教育毫無疑問會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技術一定不會顛覆教育,但技術可以改變教育,并讓教育事業變得更美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