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4個勞動力撫養1位老人 我國護理人才短板亟待補齊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6-05 22:33:56

      近年來,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長,使得被稱為“銀發經濟”的老年產業迎來發展機遇。但即使在我國養老機構床位數量不斷提升的情況下,專業養老護理從業人員人數依然嚴重短缺,成為當前制約養老產業發展的瓶頸。

      每經記者|周程程    每經編輯|陳旭    

      全國老齡辦近日發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4億,占總人口比重達17.3%,平均近4個勞動力撫養1位老人。

      一些地方的老齡化情況也尤其需要重視。例如,截至去年底,上海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483.6萬人,占戶籍總人口的33.2%,老齡化程度已大大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老齡化的程度加深,也讓養老產業站在了風口。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醫養結合相關的養老產業仍存在護理人手不足等問題,制約了養老院的發展。

       近年來我國老年人口總數和撫養比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鄒利制圖
       

      未來銀發消費潛力有望破百萬億

      一般認為,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達10%,即意味著進入老齡化社會。從近些年我國老年人口的數據變化,可以看出我國老齡化水平在不斷加深。

      1999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占到總人口的10%,標志著我國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僅僅18年,這一數據在2017年末就達到17.3%。

      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顯示,預計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將達到17.8%左右;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增加到1.18億人左右。

      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長,使得被稱為“銀發經濟”的老年產業迎來發展機遇。全國老齡辦發布的《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4到2050年間,中國老年人口的消費潛力將從4萬億元左右增長到106萬億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將從8%增長到33%。

      5月15日,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發布《老齡藍皮書: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18)》(以下簡稱“調查報告”)顯示,旅游及網絡消費受到老年人青睞。2015年,13.1%的老年人明確表示未來一年計劃外出旅游。

      調查數據顯示,我國5%的老年人在生活中經常上網,在城鎮老年人中這一比例為9.2%,農村老年人上網的比例為0.5%。女性老年人中使用互聯網的占3.6%,男性占6.6%。其中低齡老年人網絡消費的比例最高,高達12.7%。

      在銀發經濟具備極大增長潛力的同時,我國部分地區也存在著“未富先老”的隱憂,這或將對銀發經濟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2017年,我國人均GDP為8848美元,與日本等同樣老齡化趨勢加深的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上述調查報告顯示,盡管城鄉老年人收入平穩增長,但收入差距依然較大。2014年,全國城市老年人平均收入23930元,是2000年的3.24倍;農村老年人平均收入7621元,是2000年的4.62倍。

      近年來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收支情況

       數據來源:人社部 鄒利制圖
       

      護理人才短缺制約養老院發展

      在老齡化態勢日趨加劇的情況下,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完全靠政府的養老模式難以成功,而完全靠市場又不符合中國的國情。對于“三無”老人,由政府來兜底,社會大眾的養老事業則需要社會各種力量共同參與。這是比較符合中國文化、國情的養老方式。

      近年來,隨著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和資金的大量進入,我國養老機構床位數量不斷增加,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民辦養老院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專業養老護理從業人員人數不夠,是目前養老院面臨的大問題。

      據普華永道預測,中國養老院床位的需求量將從2015年的659萬個增至2025年的1285萬個。而參照3個老年人配備一個護理員的國際標準,我國養老服務從業人員也嚴重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我國2.4億的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中,既有健康老人,也有慢性病老人,還有失能、半失能老人。2016年的數據顯示,我國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約4000萬人,這些老人對護理的需求也極強。

      上海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聞大翔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坦言,面對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以及整個社會上的需求,護理這支隊伍的人才還是很缺的。

      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教授王建民也表示,養老相關專業面臨著招生人數少、招生困難的局面。根據2017年的最新數據,全國有開辦老年服務專業的高職院校86所,每所學校招生人數不超過100人,相比巨大的市場需求而言可謂杯水車薪。

      王建民指出,現在辦的院校基本只有高職,本科院校沒有老年服務專業。中職雖有不少人申請老年服務專業,但大多數招生都是10個人以下。北京28個高職院校,只有5個開辦養老服務專業,每年招生人數在250至300人之間。按照學校培養的這個速度,十年都無法滿足現在的需求。

      此外,民辦養老院人士還表示,人才流失和水平參差不齊也是目前面臨的問題之一。

      目前,各地也關注到人才問題。例如,山東濟寧近期發布《濟寧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明確自今年起,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每年培訓初、中、高級養老護理員和管理人員1000名以上,老年人及失能老年人家庭護理員8000人。濟寧將依托市社會福利中心、職業院校和大型養老服務機構,建立養老服務人才培訓基地,每個縣(市、區)人才培訓基地不少于一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全國老齡辦近日發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4億,占總人口比重達17.3%,平均近4個勞動力撫養1位老人。 一些地方的老齡化情況也尤其需要重視。例如,截至去年底,上海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483.6萬人,占戶籍總人口的33.2%,老齡化程度已大大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老齡化的程度加深,也讓養老產業站在了風口。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醫養結合相關的養老產業仍存在護理人手不足等問題,制約了養老院的發展。 近年來我國老年人口總數和撫養比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鄒利制圖 未來銀發消費潛力有望破百萬億 一般認為,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達10%,即意味著進入老齡化社會。從近些年我國老年人口的數據變化,可以看出我國老齡化水平在不斷加深。 1999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占到總人口的10%,標志著我國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僅僅18年,這一數據在2017年末就達到17.3%。 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顯示,預計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將達到17.8%左右;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增加到1.18億人左右。 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長,使得被稱為“銀發經濟”的老年產業迎來發展機遇。全國老齡辦發布的《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4到2050年間,中國老年人口的消費潛力將從4萬億元左右增長到106萬億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將從8%增長到33%。 5月15日,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發布《老齡藍皮書: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18)》(以下簡稱“調查報告”)顯示,旅游及網絡消費受到老年人青睞。2015年,13.1%的老年人明確表示未來一年計劃外出旅游。 調查數據顯示,我國5%的老年人在生活中經常上網,在城鎮老年人中這一比例為9.2%,農村老年人上網的比例為0.5%。女性老年人中使用互聯網的占3.6%,男性占6.6%。其中低齡老年人網絡消費的比例最高,高達12.7%。 在銀發經濟具備極大增長潛力的同時,我國部分地區也存在著“未富先老”的隱憂,這或將對銀發經濟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2017年,我國人均GDP為8848美元,與日本等同樣老齡化趨勢加深的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上述調查報告顯示,盡管城鄉老年人收入平穩增長,但收入差距依然較大。2014年,全國城市老年人平均收入23930元,是2000年的3.24倍;農村老年人平均收入7621元,是2000年的4.62倍。 近年來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收支情況 數據來源:人社部鄒利制圖 護理人才短缺制約養老院發展 在老齡化態勢日趨加劇的情況下,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完全靠政府的養老模式難以成功,而完全靠市場又不符合中國的國情。對于“三無”老人,由政府來兜底,社會大眾的養老事業則需要社會各種力量共同參與。這是比較符合中國文化、國情的養老方式。 近年來,隨著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和資金的大量進入,我國養老機構床位數量不斷增加,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民辦養老院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專業養老護理從業人員人數不夠,是目前養老院面臨的大問題。 據普華永道預測,中國養老院床位的需求量將從2015年的659萬個增至2025年的1285萬個。而參照3個老年人配備一個護理員的國際標準,我國養老服務從業人員也嚴重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我國2.4億的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中,既有健康老人,也有慢性病老人,還有失能、半失能老人。2016年的數據顯示,我國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約4000萬人,這些老人對護理的需求也極強。 上海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聞大翔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坦言,面對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以及整個社會上的需求,護理這支隊伍的人才還是很缺的。 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教授王建民也表示,養老相關專業面臨著招生人數少、招生困難的局面。根據2017年的最新數據,全國有開辦老年服務專業的高職院校86所,每所學校招生人數不超過100人,相比巨大的市場需求而言可謂杯水車薪。 王建民指出,現在辦的院校基本只有高職,本科院校沒有老年服務專業。中職雖有不少人申請老年服務專業,但大多數招生都是10個人以下。北京28個高職院校,只有5個開辦養老服務專業,每年招生人數在250至300人之間。按照學校培養的這個速度,十年都無法滿足現在的需求。 此外,民辦養老院人士還表示,人才流失和水平參差不齊也是目前面臨的問題之一。 目前,各地也關注到人才問題。例如,山東濟寧近期發布《濟寧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明確自今年起,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每年培訓初、中、高級養老護理員和管理人員1000名以上,老年人及失能老年人家庭護理員8000人。濟寧將依托市社會福利中心、職業院校和大型養老服務機構,建立養老服務人才培訓基地,每個縣(市、區)人才培訓基地不少于一處。
      老齡化 養老產業 銀發經濟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亚洲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日韩图片专区第1页| 亚洲欧洲免费视频| 久久九九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激情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 亚洲自国产拍揄拍| 亚洲1区1区3区4区产品乱码芒果| 亚洲神级电影国语版| 亚洲精品国产第1页| 亚洲日本乱码一区二区在线二产线|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 |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精品自拍|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麻豆| 亚洲资源最新版在线观看| 亚洲va在线va天堂成人|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婷婷| 亚洲最大的成人网站| 亚洲欧美第一成人网站7777|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少妇30P|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亚洲bd|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色久悠悠婷婷综合在线亚洲| 久久久久久a亚洲欧洲aⅴ| 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一区| 国产亚洲一卡2卡3卡4卡新区 |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WEB| 亚洲A丁香五香天堂网| 国产亚洲精品资在线|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电影唐人社一区二区| 香蕉大伊亚洲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电影|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