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9-19 21:07:32
“城市礦產”是指工業化和城鎮化過程中,產生和蘊藏于電線電纜、通訊工具、汽車、家電以及廢料中,可循環利用的鋼鐵、有色金屬、塑料等資源。
近日,一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就看上了武漢城市礦產交易所這個平臺,準備進行投融資,把這個生意做大。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明雙
每經記者 張明雙 每經編輯 宋思艱
手機壞了,別亂扔;電視壞了,別亂扔——這些都是“城市礦產”,也是一門規模巨大的生意。
武漢市發改委近日發布消息稱,中再資環(600217,SH)控股股東中國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簡稱中再生公司)與武漢市供銷合作總社達成合作協議,中再生公司對武漢城市礦產交易所投資10億元,并從外部融資30億元,進一步做大做強武漢礦交所和再生資源行業。
“城市礦產”是對廢棄資源再生利用規模化發展的形象比喻,也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從事再生資源回收的企業越來越多,根據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發布的《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報告2017》顯示,2016年,全國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數量約為10萬多家,回收行業從業人員約為1500多萬人。
不過,據記者了解,再生資源交易一直處于小而散的狀態,供求雙方信息不暢通,導致產業規模化發展緩慢,回收率低,且易致二次污染。
“一方面是因為大規模的再生資源回收企業較少,另一方面是再生資源比較分散,回收體系還不夠完善,聚集起來難度比較大。”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副秘書長張艷會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有關部門正在探索解決的方案,如規范回收體系、“兩網融合”(垃圾分類處理與再生資源利用)等,一些大的央企、上市公司也在介入這個行業,大規模的資本進來肯定會有沖擊力。
根據中再生公司與武漢市供銷合作總社的合作協議,除了對武漢礦交所進行投融資外,還將結合中再生公司的線下再生資源現貨交易與武漢礦交所線上金融優勢,打通全國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通道,整合全國再生資源信息,力爭將武漢礦交所打造成全國性再生資源線上交易平臺和特色金融要素市場。
據悉,武漢礦交所是武漢市供銷合作總社控股的區域性城市礦產交易服務機構,建立了全國第一家專業性的城市礦產電子交易平臺,年交易額已突破5億元,年交易量突破322萬噸,涵蓋廢鋼、廢紙、廢塑料、廢有色、廢玻璃等5大類近20小類交易商品。
事實上,在“互聯網+”時代,有關部門和企業早已認識到互聯網平臺對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組織作用。
2016年,商務部等6部委在推進再生資源回收行業轉型升級的意見中提出,鼓勵企業連鎖化經營,通過信息平臺逐步形成集約化組織形式,集散地由單純的線下交易向線上線下結合轉變。
此外,一些從事再生資源回收的上市公司也開始投資線上交易平臺。
2014年,天奇股份(002009,SZ)收購及增資北京永正嘉盈公司20%股權,通過該公司運營的中國資源再生交易網和中國機動車二手零件交易網兩大平臺,迅速進入廢舊電子電器產品等回收領域;2015年,格林美(002340,SZ)在武漢、天津等地啟動回收互聯網平臺“回收哥”,探索“互聯網+分類回收”的資源回收體系;2016年,啟迪桑德(000826,SZ)發布了46.5億元的再融資方案,其中,擬投入募集資金10.5億元用于環衛一體化平臺及服務網絡建設項目,以環衛作為入口深耕再生資源利用領域。
“總的前景是好的,但是過程比較漫長。”對于再生資源線上平臺的出現,張艷會表示,線上交易平臺肯定會有金融工具,這樣就能打通供應鏈,同時,產品交易更加透明化,流通就會更方便。但目前缺乏公認的交易標準,產品標準化問題短時間難以解決,在線交易平臺發展還需要一個過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