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6-08-31 21:43:55
在趕集網并入58同城之前,58同城的房地產業務如何開展?在安居客、趕集網并入之后房地產業務有何變化?未來是否只保留直銷團隊,繼續裁撤代理商?
每經編輯|王杰
每經記者 王杰
曾經在全國大量地區以代理商制度來打天下的趕集網,在并入58同城之后,代理商面臨直銷團隊競爭,但最終裁撤的代理商不僅僅只有原趕集網代理商。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大約20~30家代理商,在過去一段時間被58趕集平臺裁撤。在諸多被裁撤代理商看來,合約未到期即提前結束、被調高的考核指標以及失去代理商資質帶來的損失,均是58趕集方面應當進行賠償的理由。
直接的裁撤理由可分為兩類:其一是打擊原先在趕集網平臺盛行的提前囤貨;其二是58直銷團隊跑得比部分代理商快,以此淘汰了部分代理商。
為何代理商團隊被裁撤?
在趕集網并入58同城之前,58同城的房地產業務如何開展?在安居客、趕集網并入之后房地產業務有何變化?未來是否只保留直銷團隊,繼續裁撤代理商?
在58同城方面提供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58同城HBG房產事業群渠道戰略調整的說明》中提到,隨著HBG房產事業群的不斷擴大和發展,多品牌多業務模式并行。為了避免重點城市造成的內部競爭,根據城市的發展要求做出了渠道端的調整。同時,我們要強調的是,此次HBG房產事業群的渠道代理商調整,包含了原58同城及趕集網兩個平臺的代理商。在全國范圍內,調整共計34家,其中包括14家58同城代理商,16家趕集網代理商。
上述媒體報道稱,在整個2015年4季度,58房產營收出現了翻番和大幅增長。其中直銷城市的表現尤為矚目。
因此不難理解,過去一兩個月中,大量58趕集代理商被迫離開平臺。和代理商團隊進行比較,表現更好的往往是直銷團隊。此外58趕集發現,在大量城市,有代理商同時覆蓋房產、招聘等多條業務線,而通過業績考核來剔除掉這類非專業代理商,也成為58趕集的方法之一。
截至目前,58趕集裁撤代理商數目大概在10%左右:58房產線在全國擁有超過200家代理商,其中兩次裁撤的規模大概在20~30家。
從數據來看,58同城在全國通過設立分公司來進行管理的直營城市超過20家,而趕集網僅僅在四個一線城市進行直營,大量城市通過代理商來進行管理。在兩者合并之后,58趕集對于上述三個平臺(安居客、58同城、趕集)進行統一管理。
也就是說,曾經在全國大量地區以代理商制度來打天下的趕集網,在并入58同城之后,面臨58式的直銷管理。
“我們始終都把合作伙伴的既得利益放在首位,此次調整也是為了更好地順應市場發展。”《58同城HBG房產事業群渠道戰略調整的說明》中表示,在此次調整范圍內的代理商分為兩類,我們已提前給出相應解決方案,并通過電話或見面的方式與相關人員進行溝通。
A:優秀代理商,支持HBG房產事業群戰略調整,并愿意繼續保持良好合作關系,我們將給予新增城市代理商資格。
B:違規代理商,取消其代理商資格,并根據違規情節的嚴重程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房地產業務網絡代理趨向三四線城市發展
房培網創始人梁家豪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58趕集裁撤一些房產代理商,意味著58趕集面對資本的壓力加大,追求利潤快速增長。還有樓市一年多的繁榮,使58房產頻道收益暴漲,58想自己獨享蛋糕。
一位要求匿名的業內人士透露,58趕集正在做一個58到家的生活鏈,在這個閉環圈里需要投入太多的資金和人力。代理商的模式其實成本并不高,只是代理商不好管控,所以想把協議收回。目的或是買房賣房回歸到58最早的模式,讓用戶去發放房源,摒棄中介。這種方式管理簡單并且省錢。房地產代理業務占58趕集總體的業務量并不大。
互聯網分析師葛甲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裁撤代理商的目的是降低成本提升收入,代理商有高額的返點。58趕集規模比較大,對房地產代理商有了掌控力,有利潤的業務就可以收回。要有一定的行業地位,才有底氣做這個事情。
對于房地產代理未來的網絡化趨勢,上述要求匿名的人士表示,其他家并不會有太多的調整,一些趕集的代理商會找到其他一些房產網站,對其他家平臺都有好處,比如別的平臺突然多出幾百個客戶,但對一些大型商業房產網站的總盤來說,規模還是比較小。
梁家豪表示,房地產業務網絡代理趨向三四線城市發展,或一些初創房產網絡平臺代理不斷涌出,對接大的成熟的房產網絡平臺代理,會越來越難。地域性的小房產網絡平臺會大量涌出,競爭加劇。
熟悉電商業務的《房地產和互聯網思維》公眾號出品人滕敏表示,58趕集的房產業務多年未變,仍然以為經紀人導流方式獲得流量收入。這并不是行業的主流方向,房產電商等以成交收費的商業模型使得房產服務向效果付費轉型,在房多多、銷冠等新型房產電商的帶動下,房產經紀人也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而不再依賴于一兩家平臺。如果58趕集不跟隨市場主流,研發出新的商業模型,始終以經紀人端口費為主營模式,恐怕未來的房產收入增長并不樂觀,因為互聯網的發展將打破流量的集中化趨勢,未來會有更多的交易平臺來分散房產流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