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7 01:15:37
據記者觀察,在首日大漲后,市場分歧顯現,不少提前潛伏的資金已選擇獲利了結并獲利頗豐,其中就包括知名席位國泰君安上海江蘇路營業部和國泰君安交易單元(227002)。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王一鳴
每經記者 王一鳴
昨日(1月26日),申萬宏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申萬宏源,000166,收盤價19.65元)在深交所正式掛牌上市。申萬宏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申萬宏源證券有限公司也于昨日正式開業。
對此,資本市場亦反應熱烈,申萬宏源股價早盤一度臨停,最高漲幅逾40%,收盤則上漲逾三成,市值達到2927.85億元,穩居深市市值頭把交易。
上海本地一位公募基金經理昨晚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評價,“表現超預期!對于新公司,不能單看規模,后續主要還是看整合效果。短期走勢則難以把握。”
據記者觀察,在首日大漲后,市場分歧顯現,不少提前潛伏的資金已選擇獲利了結并獲利頗豐,其中就包括知名席位國泰君安上海江蘇路營業部和國泰君安交易單元(227002)。
總市值達2927億/
時間回撥至1月26日9:25,申萬宏源以17.77元/股開盤,較上市首日開盤參考價14.88元/股高出近20%。
至9:39,股價升至19.55元時,因較開盤價首次上漲超過10%,深交所對其實施盤中臨時停牌一小時。待10:40復牌后,慣性上沖至當日最高價21.1元,隨后震蕩回落。最終,申萬宏源報收于19.65元,漲幅32.06%,當日成交237.6億元,換手率37.67%。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按收盤價估算,當日申萬宏源總市值為2927.85億元,穩居深市市值頭把交易的同時,已逼近位居券業首位的中信證券(算入H股,未考慮匯率)約3200億元市值。
申萬宏源在昨日發出的通稿中表示,新公司將以“做實控股集團,做強證券公司”為總體思路,實施 “協同戰略”、“一體化戰略”和“聚焦戰略”,力爭到2020年,將集團公司發展成為 “以資本市場為依托的國內一流投資控股集團”,形成中央匯金公司金融資產證券化的一個重要平臺;將證券公司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品牌影響力和系統重要性的現代投資銀行”。
公司未來規劃了六大業務布局,即重點發展財富與資產管理業務、信用業務、包括大宗交易和衍生品交易在內的機構證券業務、以綜合金融服務為特征的投資銀行業務、以產業和并購投資為核心的投資業務和多元金融業務。
記者還獲悉,集團公司還將設立申萬宏源產業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和申萬宏源投資有限公司。
資金分歧顯現/
從深交所盤后公布的交易數據來看,對于目前近3000億元市值的定位,市場分歧顯現。
龍虎榜顯示,昨日申萬宏源買入前五席合計買入約7.94億元,除一機構席位凈買入約1.2億元外,其余均為游資,且同時賣出約3.42億元,買入前五席買入凈額僅4.52億元。其中,買2國信深圳泰然九路營業部在買入1.81億元的同時,賣出約1.77億元,買入凈額僅有397.93萬元,資金分歧明顯。
賣出前五席則合計賣出40.5億元,其中賣1即為國泰君安上海江蘇路營業部,賣出11.66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在宏源證券停牌之前,該營業部已連續5個交易日出現在該股買入前五席,累計搶籌8.78億元。
而昨日賣3國泰君安交易單元(227002)曾在2014年12月5日買入宏源證券3.64億元,昨日拋出7.75億元的籌碼后,不到兩個月時間里,其收益已實現翻番。
另一位私募業內人士昨晚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國泰君安上海江蘇路營業部以及同樣上榜的國泰君安交易單元(227002)均疑似某一線私募的席位。當日席位顯示的賣出力量明顯大于買入,亦令短期該股走勢不確定性陡增。
“我們是臨近停牌前配置的,停了一個半月,就有30%的浮盈,超預期!首日也做了減倉以鎖定收益。”該私募業內人士在受訪時透露。
據記者觀察,昨日除了提前埋伏的資金選擇獲利了結,此前因參股申萬宏源而連續走強的大江股份(600695,收盤價8.49元)、小商品城(600415,收盤價14.20元)等券商影子股亦出現“見光死”,分別下挫9.29%和3.34%。此外,身為子公司的港股申銀萬國 (香港)(00218,HK)亦在連續兩日走強后出現獲利回吐,昨日收盤下跌18.02%。
對于新公司的估值及短期走勢,海通證券昨日研報給出了首次增持評級:合并后公司凈利潤行業第三,業務和區域具備互補性。公司上市后因為流通股本較小(33億股),短期可能具備一定的交易性機會。
該機構預計,合并后申萬宏源2014、2015年EPS為0.32元、0.47元,并給予六個月目標價16.59元/股。上市估值高于上市大券商平均估值,考慮到整合仍具備不確定性,長期表現有待觀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