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01-17 09:01:04
在電解鋁產能過剩,行業并無明顯好轉之下,地處河南的大型電解鋁企業焦作萬方(000612.SZ)卻逆市扭虧為盈。
每經編輯| 胡飛軍
每經記者 胡飛軍 發自廣州
在電解鋁產能過剩,行業并無明顯好轉之下,地處河南的大型電解鋁企業焦作萬方(000612.SZ)卻逆市扭虧為盈。
1月16日,焦作萬方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13年有望實現盈利2.4億元到2.9億元。業內人士認為,焦作萬方能夠逆市扭虧為盈,靠的“神器”是公司新建的自備電廠,使得煤電鋁一體化產業鏈優勢顯現出來了。
逆市扭虧為盈
自2011年第四季度開始,由于國內經濟增速下滑,鋁價持續處于下降通道,加之印尼鋁土礦出口限制,相關成本處于上升態勢,進入2012年之后,國內鋁制品生產企業大部分陷入虧損境地。2012年焦作萬方凈利潤虧損1536萬元,也是公司近6年來的首次虧損。
卓創資訊統計數據顯示,盡管行業已經產能過剩,卻沒有阻擋住行業整體產能擴張的步伐。2013年,國內電解鋁總建成產能3301.9萬噸,較2012年增加610.5萬噸左右。
而相應的,鋁價方面依舊疲弱。“9月份的時候,華東鋁錠庫存大幅回落,市場貨源告急支撐鋁價取得一定反彈。但上行趨勢最終敗給了疲軟的需求現實,鋁價很快從14600元/噸回落至全年最低14020元/噸。”卓創資訊鋁業分析師張猛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2013年,在多數鋁企業陷入虧損的情況下,焦作萬方卻獨樹一幟,靠自身經營力量扭虧為盈,2013年全年有望實現盈利2.4億元到2.9億元。
“主要是公司運營轉型成效顯著;另外,公司兩臺300MW新建機組于第四季度發電負荷大幅提升,大幅降低了電解鋁生產用電成本。”焦作萬方稱。
煤電鋁一體化成未來發展趨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電力是電解鋁最大的成本,約占成本40%。
近兩年,鋁企不得不在降低成本上下苦功,謀求煤電鋁一體化。而焦作萬方能夠在行業形勢低迷之下扭虧為盈,與其煤電鋁一體化產業鏈初步完善有關。
為緩解高企的電力成本壓力,焦作萬方早在2010年就以1.14億元參股了焦作煤業集團旗下的趙固能源30%股份,該煤礦可采儲量1.6億噸,煤種為優質無煙煤。2011年,焦作萬方投入23.3億元募集資金,開始建設新的發電機組以滿足自身用電需求,并嚴格控制成本。
在2013年1月和3月,焦作萬方旗下全資子公司焦作萬方電力2×300MW的發電機組相繼投運,使得未來公司自供電比率可提升至70%左右。
“現在很多鋁企為了降低成本,一方面謀求煤電鋁一體化,逐漸向產業鏈上中下游拓展,另一方面,企業產能逐漸向西部轉移,利用西部煤電優勢降低電解鋁生產成本。” 河南有色金屬學會副會長劉立彬向記者介紹。
上海有色網分析師張晨光稱,在鋁行業,自備電的比例正在逐漸增加,一是因為國家也鼓勵新建煤電鋁、水電鋁企業建設自己的電廠進行發電;其次,在鋁價比較低迷情況下,電解鋁企業也需要建設自備電進行降低成本,緩解壓力。
據卓創資訊分析師張猛介紹,目前,山東地區如南山鋁業、中國宏橋基本都是自備電廠占主導,上市公司中新疆眾和(600888.SH)自備電比率較高。顯然,煤電鋁一體化已成為鋁企的未來發展趨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