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已造成70億元損失出臺巨災險呼聲再起
2009-11-19 03:51:58
每經記者 宋怡青 發自北京
北方肆虐的暴雪造成了巨額的經濟損失。商業保險理賠無異于杯水車薪。國內呼喚已久的巨災險再度被質問,為何還不出臺?
民政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15日,北方8省有962.2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達29.5萬公頃,因災直接經濟損失達69.6億元。目前多家保險公司都已經啟動了理賠應急預案。
“由于國內投保率普遍不高,所以在巨災面前商業理賠金額應該是非常有限的。”保險專家王蒙對記者表示,“與商業保險相比,我們面對頻繁的自然災害更需要巨災保險。”
巨災保險機制是以保險的風險管理功能為基礎、輔以政府必要的引導及財政稅收等政策的支持和保障而形成的一套綜合性巨災保險保障制度安排。國內從提出巨災保險到現在已經有10年之久,巨災保險制度依舊沒有出臺。
去年南方雪災以后,業內對于建立巨災保險制度的呼聲強烈。保監會主席吳定富也表示,加快巨災保險制度的建設,以及建立巨災保險基金。但是至今尚無太多實質性進展。
“說白了錢是一個重要問題。”一位保險界的資深人士對記者表示,“有人認為應來由保險公司來啟動,但是巨災保險本身無法完全商業化運作,其賠付也是商業性的保險公司承擔不了的。”
據了解,汶川地震的損失為1240億美元,而中國最大的商業保險集團——中國人壽的注冊資本也不過282.65億元人民幣。所以巨災保險僅依靠商業保險公司或者保監會是不現實的。
“巨災保險制度更需要國家財政的支持。”王蒙認為,巨災保險是具有公益性質,因此,無論從降低保險人及投保方負擔的角度,還是從保障社會公益的立場,政府都有扶持和援助的責任。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郝演蘇也認為,“國家財政需要為巨災保險提供一個平臺,吸納社會力量。像建立‘社會保險基金’一樣建立‘巨災保險基金’。”
另外,為了確保巨災保險的覆蓋面,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都采用了一定程度的強制保險,而我國目前還沒有相關的規定。缺乏國家支持的巨災保險,在承保能力方面將會受到較大的限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