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0-09 16:11:32
10月8日,百濟神州公告,Pharmacyclics LLC公司決定不對美國專利商標局最終決定提起上訴,雙方已提交共同協議自愿撤回訴訟。該專利糾紛始于2023年6月,對方聲稱澤布替尼侵犯其專利權益。如今撤訴,澤布替尼在美國市場的專利障礙徹底清除。此外,百濟神州還面臨其他專利訴訟。
每經記者|林姿辰 每經編輯|董興生
時隔兩年多,首個國產“十億美元分子”的專利案終于告一段落。
10月8日晚間,百濟神州(688235.SH)發布公告稱,Pharmacyclics LLC公司(申訴方)決定不對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的最終書面決定提起上訴。申訴方和被申訴方(百濟神州及全資子公司)于2025年9月30日(美國時間)向美國特拉華州地方法院提交一份共同協議,自愿撤回訴訟案件,案件已做出終局處理。
值得注意的是,Pharmacyclics LLC是跨國藥企艾伯維的全資子公司。
此外,盡管這一案件已經終結,但百濟神州面臨的專利風險并未完全解除。去年9月,百濟神州方面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獲悉艾伯維向公司提起一項訴訟,聲稱百濟神州盜用其商業機密用于布魯頓氏酪氨酸激酶(BTK)降解劑項目,該項目包含百濟神州科研人員通過多年創新研究自主發現的化合物BGB-16673,即一款靶向BTK的在研嵌合式降解激活化合物。
百濟神州與Pharmacyclics LLC的專利糾紛始于2023年6月,當時,后者憑借剛獲得美國專利商標局授權的第11672803號美國專利(簡稱“803專利”),在美國特拉華州地方法院起訴百濟神州及其美國子公司,聲稱百濟神州產品澤布替尼侵犯其專利權益,要求法院認定侵權并給予賠償(未提出具體金額)。
從時間線看,這場訴訟的發起頗具爭議。澤布替尼是一款國產BTK抑制劑,最早在2019年11月獲得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上市,可用于治療既往接受過至少一項療法的套細胞淋巴瘤(MCL)患者,是首個由中國本土研發,以中國臨床數據為核心獲批的美國抗癌新藥。2023年,澤布替尼全球銷售額達13億美元,成為首個年銷售額突破十億美元的國產創新藥。
而艾伯維子公司的803專利于2020年6月才提交申請,距離澤布替尼上市已過去7個月。資料顯示,此項專利一共有24項權利要求(Claims),其中一項核心權利要求是不可逆BTK抑制劑用于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同時給出了該不可逆BTK抑制劑的結構通式。
面對訴訟壓力,百濟神州展開了近2年的反擊。今年4月,USPTO作出一項最終書面決定,認為“803專利”的權利要求過于寬泛,且缺乏創造性,認定受到百濟神州質疑的803專利全部權利無效。在法定上訴期屆滿后,艾伯維最終放棄上訴。如今,雙方達成撤訴協議,標志著澤布替尼在美國市場的專利障礙徹底清除。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百濟神州美國市場收入占比超過一半(51.86%),按地區分是公司最大的收入來源。
不過,百濟神州來自跨國藥企的專利訴訟并非只有這一件。去年9月,百濟神州獲悉艾伯維向公司提起一項訴訟,訴訟包含百濟神州自主發現的化合物BGB-16673。今年7月,該藥物獲得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的優先藥物(PRIME)認證,用于治療既往接受過BTK抑制劑治療的華氏巨球蛋白血癥(WM)患者。
10月9日,百濟神州方面對記者表示,根據此前披露,公司將針對此類指控進行堅決的辯護,并在2024年12月19日提交了一項動議,要求完全駁回該訴訟。
隨著中國創新藥企業出海潮翻涌,專利風險也暗流涌動。今年1月,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2024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顯示,中國醫藥制造業在海外遭遇知識產權糾紛的比例為4.1%,在中國出海企業行業類型中排名第三。
今年6月,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發布了《中國企業海外知識產權糾紛調查(2024)》統計報告,報告對2024年度中國企業海外的專利、商標、商業秘密訴訟以及“337調查”等案件開展了調查,顯示我國生物醫藥產業企業涉外新立案專利訴訟案件共29起,相關案件均在美國。其中,中國企業作為被告的案件為22起。
今年,類似的糾紛還在發生。3月,艾伯維指控丹麥生物技術公司Genmab盜用其商業秘密,該秘密涉及使用disaccharide(二糖)來提高與Rina-S和ProfoundBio(普方生物)的其他ADC管道產品有關的抗體偶聯藥物(ADC)中藥物接頭的親水性。
值得注意的是,普方生物是一家專注于實體瘤治療的中國ADC藥物開發技術公司,去年5月剛被Genmab收購,被收購資產就包括Rina-S,這是一種FRα(葉酸受體α)靶向Topo1(拓撲異構酶1)ADC,用于治療卵巢癌和其他FRα表達的實體瘤。
對于艾伯維的指控,Genmab表示,艾伯維沒有開發任何包含其所謂商業秘密的產品。公司斷然駁斥了這些指控,并將針對艾伯維的指控大力為公司辯護。
而要應對國際專利博弈,專業能力與前置布局至關重要。
美國飛翰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寧玲曾表示,如果在時間限制內,外國公司抵觸證據開示程序或者動作慢,可能會導致法官做出一些不利的裁決,甚至會有一些懲罰的措施。該律師事務所的加州辦公室合伙人Eric Puknys也曾表示,當中國公司出口產品或技術到另外一個目標國的時候,最好在出口之前跟當地的律師進行溝通,特別是建議做一些FTO(自由運作的檢索分析和法律意見)。
記者注意到,今年7月,江蘇發布了全國首個生物醫藥領域海外知識產權保護指引(中英雙語版),填補了國內生物醫藥企業在海外知識產權保護的指引空白,為正在加速“出海”的生物醫藥企業提供了系統性、專業化、全方位的海外知識產權保護指導。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446647763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