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3 20:48:58
娃哈哈通過宏勝集團旗下的西安恒楓飲料有限公司,在西安經開區投資10億元建設飲品新基地,項目已審批通過并成功拿地。該基地將生產純凈水、茶飲、咖啡等多品類飲料,利用區域完善的供應鏈生態和人才儲備,高效共享資源,降低運營成本。此舉也是娃哈哈產能調整和現代化的縮影,由宗馥莉主導,意在西北市場開拓和國際化布局。西安作為西北重鎮,其成熟的產業生態和高效的招商服務吸引了娃哈哈等大型企業投資,體現了地方招商生態的嬗變,從“內卷式”招商轉向規則與服務,產業招商和基金招商成為新賽道。
每經記者|張文瑜 每經編輯|賀娟娟
西安食品飲料產業迎來關鍵“拼圖”。
近日,西安恒楓飲料有限公司(簡稱:西安恒楓)宏勝西安飲品新基地項目審批通過。
來源:西安經開官微
該項目規劃建設高速水線、奶線、無菌線等多條核心生產線及配套物流設施,并預留擴展空間,將主要生產純凈水、茶飲、咖啡、果汁及含乳飲料等多元品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西安恒楓由宏勝飲料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宏勝集團)持有90%股權,后者與娃哈哈之間存在緊密的關聯及合作關系,成立于2003年,實控人為娃哈哈現任掌舵者宗馥莉。
西安基地項目正是娃哈哈此前宣布的10億元飲品投資規劃的具體承載地。其落地的西安經開區,百事、可口可樂、達能、雪花啤酒、康師傅、青島啤酒等龍頭林立,已形成近百億產值的“飲料產業走廊”,具備完善的供應鏈生態和人才儲備。
選擇在此建廠,娃哈哈將更高效地共享區域資源紅利,降低運營成本,加速市場布局。而這步棋,也清晰勾勒出宗馥莉主導下的宏勝,正以更獨立的姿態,在父輩的“娃哈哈帝國”之外開辟新戰場。
娃哈哈是中國最大的食品飲料生產企業之一,產品涵蓋包裝飲用水、蛋白飲料、碳酸飲料、茶飲料、果蔬汁飲料、咖啡飲料、植物飲料、特殊用途飲料、罐頭食品、乳制品、醫藥保健食品等十余類200多個品種,其中AD鈣奶、營養快線、八寶粥都是家喻戶曉的國民產品。
公開資料顯示,娃哈哈已在全國建立80余個生產基地,擁有員工近3萬人,2024年總營收突破700億元。
娃哈哈首次布局陜西,還要追溯至20多年前。
2004年,其在咸陽三原縣設立首個陜西生產基地,總投資4億元,是當地引入的首個食品類中國500強企業,也契合彼時娃哈哈“西進北上”,靠近消費市場就地設廠的戰略。
今年3月,娃哈哈落地西安,計劃投資10億元建設飲品生產基地,隨后項目進入施工招標階段。記者最新獲悉,該項目于8月11日成功競得西安經開區涇渭工業園150.46畝工業用地。
此次成功拿地,也是其在完成審批后再度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宏勝集團官微
一方面,此番擴張伴隨著娃哈哈產能的調整和收縮。2024年初以來,娃哈哈經歷了一輪密集的產能調整,陸續關停了多家分廠生產線。這使得公司不得不通過代工模式填補產能缺口,但卻因品控問題引發市場爭議。公司隨后明確表態,未來將回歸并堅持自有生產模式。
在此背景下,西安基地的啟動,帶有明顯的“關舊開新”、產能補位意味。
另一方面,西安工廠也是娃哈哈新建現代化工廠,布局高速產線的縮影。
記者注意到,該項目建設主體為西安恒楓,由宗馥莉一手創立的宏勝集團持股90%,與娃哈哈之間保持著緊密的業務聯系。同時,其自身也是一個覆蓋配料、制造、包裝等飲料生產全產業鏈的“小巨人”,擁有16個基地、44家子公司、104條現代化生產線,年產能超4.8億箱。
來源:宏勝集團官微
這也讓西安基地從誕生之初就打上高效、智能化的標簽。
據了解,該基地將配備高速水線、奶線、無菌線等核心產線及配套物流體系,產品品類也將擴展至純凈水、茶飲、咖啡、果汁及含乳飲料等。
這不僅是產能的物理遷移,也是生產技術與標準的全面躍升。
而西安項目作為娃哈哈產能版圖的一次重要布局,也清晰地勾勒出“宗馥莉時代”娃哈哈的關鍵動向:以宏勝系為載體,驅動產能的迭代與擴張,鍛造更現代化、更高效的“自有筋骨”,支撐起下一個增長周期。
“通過宏勝作為投資主體,本質上帶有宗馥莉控股下的一個‘去娃哈哈化’的意味在。”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每經記者分析稱,“從整體戰略看,西安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橋頭堡,將為娃哈哈品牌拓展整個西北市場以及未來出海提供關鍵的支撐和賦能。”
梳理娃哈哈近年來的產能布局發現,其明顯加快了在重點城市的工廠建設步伐,既有對原有基地的追加投入,也不乏全新的戰略落點。
其中,對西安市場的布局,尚屬首次。
西安作為西北地區最大的中心城市,工業基礎雄厚,匯聚了三星、美光、西門子、博世力士樂、百事等200多家世界500強外資企業,同時吸引了比亞迪、吉利、陜汽、隆基綠能等本土及國際行業領軍者,是西部地區世界500強企業和央企投資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
而娃哈哈此次選擇的落腳點經開區,本身便具備得天獨厚的食品飲料產業生態,集聚了中糧可口可樂、康師傅、達能、雪花啤酒、青島啤酒、維維豆奶、得利斯、御品軒等眾多食品飲料頭部企業,年產值逼近百億元大關。
這種成熟的生態,源源不斷地吸引著諸多高投資、大體量的項目進駐。
如百事食品陜西基地,作為西北地區的首個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約13億元,打造新一代符合國際“凈零排放”標準的工廠。
來源:西安經開官微
中糧可口可樂(陜西)新基地斥資10億元,規劃了8條飲料線+1條糖漿線,最大產能達110萬噸。其將引進頂尖數字化生產線,打造西北區域供應鏈的供應中心。
目前,上述兩個項目均在建設中,計劃2025年下半年投產。
成熟的產業生態意味著完備的資源配套與協同機遇。從原料供應、包裝配套到物流網絡,完善的上下游體系大幅降低了企業的采購與流轉成本。同時,西安作為西北重鎮,市場輻射力可高效觸達整個西北區域。
在此布局,娃哈哈既能借力當地完善的產業配套,實現快速啟動和成本優化,更能依托集群效應,加速提升品牌在區域市場的滲透效率與速度。
來源:VCG111517577404
“除了產業配套的高度契合,娃哈哈最終選擇落子,也是看到了區域的誠意。”西安經開區招商服務中心負責人告訴每經記者,“從最初的接觸洽談到選址、土地出讓環節,真正做到了全流程跟蹤,確保項目不卡殼。同時依據娃哈哈的實際需求精準匹配產業空間,不堆砌不切實際的優勢,最終贏得了企業的信任。”
這種高效、精準的服務已成為西安招商常態。
據上述負責人介紹,百事項目簽約當天1小時完成注冊,從明確投資意向到正式破土動工,僅用了48天。依必安派特項目作為全球最大的單體生產基地和輻射亞太、中東和非洲地區的風機研發中心,從簽訂入區協議到開工建設僅用時20天。
娃哈哈10億投資西安,某種程度上,也是地方招商生態嬗變的一個縮影。
2024年以來,國家層面多個文件為招商引資劃定了清晰的紅線。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背景下,“拼土地、拼補貼”的傳統“內卷式”招商難以為繼,各地政府正重新探索新的招商路徑。
“企業投資決策更看重區域的‘長期生態’,招商邏輯正從讓利優惠轉向規則與服務。”上述經開區招商服務中心負責人告訴每經記者,“招商主體也從政府‘單打獨斗’,轉為與國企招商平臺、鏈主企業、產業基金等多元協同,政府角色正從‘主導者’變為‘平臺搭建者’。”
“企業如今更傾向于扎根產業生態成熟的區域,而非追逐短期優惠。營商環境、綜合成本、配套鏈完整度、市場應用場景,這些才是真正的‘磁石’。”上述負責人向記者進一步剖析。
這意味著,“產業招商”與“基金招商”正成為城市競爭的主賽道。其中,產業招商的核心,在于依托既有優勢進行“強鏈補鏈”,以集群效應構筑護城河。
西安的實踐也頗具代表性。
如2012年,三星半導體存儲芯片工廠落戶,近300億美元投資持續涌入,直接帶動超百家核心配套企業扎根西安,形成了頗具規模的半導體產業集群。
比亞迪、吉利、陜汽等龍頭企業帶動下,2024年,西安新能源汽車產業總產值突破2500億元,拉動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動力電池、汽車電子等關鍵配套隨之擴張,弗吉亞、延鋒等知名配套商均聞“鏈”而來。
每經記者了解到,為破解產業項目推進中的實際難題,西安市出臺了《西安市產業項目籌建全周期服務方案》,明確以“引進即籌建、拿地即開工、竣工即投產”為目標,加速項目落地轉化。
而西安也是西北地區首個出臺全周期服務方案的城市。目前,各區縣、開發區亦在加速推動投資營商環境優化與審批流程全面提速增效。
來源:西安經開官微
更進一步來看,西安還編制了《西安市重點產業發展及招商指南》《西安市重點產業鏈招商圖譜》,將光子、商用車(重卡)、乘用車(新能源)等基礎好、潛力大的產業鏈條梳理清晰,并明確全市110個產業園區的差異化定位,按圖索驥導入目標企業。
這樣一來,既有效規避了區域內“同質內卷”,也加速了關聯企業聚集,不斷夯實和放大特定領域的產業優勢,形成更具韌性和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城市招商邏輯深刻轉向‘因地制宜’,”知名經濟學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指出,“產業招商是制勝關鍵。聚焦產業鏈精準出擊,才能形成集群效應,避免企業單打獨斗、競爭力渙散。”
此外,新招商邏輯下,政府引導基金成為撬動產業、吸引資源的另一“關鍵支點”。
記者注意到,西安打造了總規模達250億元的“基金群”,包括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城市更新基金和區域穩定發展基金。近期,聚焦細分賽道的AIC股權投資基金、百億級新材料產業基金也相繼設立,正不斷聚集創投、創新和產業頭部力量,成為吸引優質企業落地的重要砝碼。
歸根結底,企業的選擇是對城市“內生動力”的投票。當傳統“讓利”的吸引力減弱,可以看到的是,西安正以其產業根基的厚度、營商環境溫度、金融“活水”的豐度,共同構起了本土招商版圖的核心競爭力。
而這,才是企業投資興業、本土產業持續壯大的深層動因。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