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5-15 09:02:01
◎每年5月15日,是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為警示非法證券期貨活動風險,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自5月初,證監會系統啟動了第三屆全國防范非法證券期貨宣傳月(簡稱“防非宣傳月”)活動。
每經記者|王硯丹 每經編輯|葉峰
每年5月15日,是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為警示非法證券期貨活動風險,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自5月初,證監會系統啟動了第三屆全國防范非法證券期貨宣傳月(簡稱“防非宣傳月”)活動。
本屆防非宣傳月的主題為“選擇合法機構,遠離非法主體,堅持理性投資,謹防上當受騙”,宣傳重點包括防范非法推薦股票基金期貨、違法違規私募基金、場外配資、股市黑嘴、非法發行股票、非法代客理財、境外機構提供跨境證券期貨基金交易服務、仿冒假冒證券期貨基金經營機構、非法集資等風險。
4月25日,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關于2022年證券經營機構參與防范非法證券宣傳月活動工作安排的通知》,指出中國證券業協會聯合“中證協投資者之家”互聯網投教基地將于2022年5月5日至6月5日開展防范非法證券宣傳月活動,要求“各證券經營機構應高度重視,按照通知要求組織實施好防非宣傳月活動”。具體要求包括“提高政治站位,加強防非宣傳活動組織領導”“優化內容和渠道,聚焦重點領域提升宣傳質效”“創新宣傳方式,多措并舉開展防非宣傳活動”“凝聚合力,促進防非宣傳與投教工作有機結合”“常抓不懈,建立常態化防非宣傳機制”“用好宣傳月成果,打造防非宣傳品牌”等。
《每日經濟新聞》近期對證券行業在中證協組織下就防非宣傳的準備與開展情況進行了采訪。新冠疫情來襲,證券行業、尤其是上海的證券從業者處于非常時期,但在防非宣傳的開展方面積極行動。2022年的防非宣傳,與抗擊新冠疫情、鄉村振興等主題“跨界”、“聯名”,呈現出鮮明特色。
5月15日,在證監會市場監管二部指導下,中國證券業協會、“中證協投資者之家”互聯網投教基地與新華網聯合主辦“5·15投資者保護與防范非法證券”宣傳公益活動,本次活動主題是“心系投資者權益投保防非共行動”,中國田徑協會、地方證券業協會、證券經營機構共同參與本次宣傳活動。
證監會市場監管二部一級巡視員劉云峰在活動致辭中表示,證監會己連續第三年組織開展全國防范非法證券期貨宣傳月活動,今年活動主題為“選擇合法機構,遠離非法主體,堅持理性投資,謹防上當受騙”,將著力創造群眾看得懂、記得住、愛分享的宣傳載體,進一步普及防非知識,提升群眾防非識非、防騙反詐能力。
證券業協會副會長孟宥慈表示,協會已連續10年組織證券經營機構開展防非宣傳月專項活動,連續7年組織行業開展“防非宣傳健康跑”公益活動,對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塑造健康的行業文化、優化資本市場發展環境和行業發展生態起到了積極作用。今年協會防非宣傳將繼續開拓創新打造多層次、廣覆蓋的防非宣傳陣地。
中國田徑協會副主席祝仕興表示,兩個協會合作“防非宣傳健康跑”活動是跨行業踐行社會責任的創新,是疫情防控條件下全民健身的創新,2021年11月~2022年2月期間活動累積宣傳防非知識2100萬余人次,遍布全國31個省市區。2022年中國田徑協會將繼續以體育賦能防非宣傳,投入更多獨特資源共同打造可持續發展的跑遍中國防非健康跑,通過資源共享和能力共建實現共贏。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證券業協會日前正式發布《2021年度證券公司投資者服務與保護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是協會連續第3年發布報告。《報告》共三個章節,涵蓋投資者保護基礎制度建設、投資者保護理念推廣、投資者保護機制完善、投資者糾紛投訴處理等內容,總結梳理了2021年證券公司上述方面的亮點工作和典型案例。
協會黨委書記、會長安青松在《報告》序言指出,2021年,證券行業全面提升投資者服務質量、加大投資者保護力度和拓展投資者教育廣度。這些成效既是全行業真抓實干、砥礪奮進的結果,也離不開監管部門的指導與支持。
2022年是資本市場全面改革的關鍵時期,為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多元化投資服務需求,證券公司更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加強黨建引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聚焦“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持續推動投資者教育融入普惠金融、國民教育的創新實踐,進一步加強特殊群體服務、金融科技賦能、投資者信息安全保障以及行業人才與理性投資者培養,提高群眾防非反詐意識與能力,積極推動投資者保護工作再上新臺階。
證券行業在協會組織下,近期也加大了防非宣傳力度。由于目前正處于抗疫關鍵時期,記者發現,將抗疫與防非相結合,成為今年防非宣傳的一大特色。
國泰君安投教基地近期制作了一組海報,便是巧妙運用了抗擊病毒與防止非法投資的相似之處——前者通過抗擊病毒入侵保證身體健康,后者是建立對非法投資活動的免疫力保證投資健康。
如下圖“黑嘴薦股藏套路,白衣消殺破詐術”海報,抗疫與防非相結合,體現穿著防護服,手持盾牌、注射器和消殺工具,與網絡黑嘴進行斗爭。黑嘴多為網絡直播的方式,將它具象化為手機里的黑色大嘴,上方的走勢圖顯示為斷崖下跌,體現網絡黑嘴對投資者的影響是巨大的。投資者眾志成城,面對網絡黑嘴重拳出擊,用專業知識武裝自己,重裝上陣,共同維護市場環境和秩序。
長江證券投資者教育基地則組織黨員同志深入防疫一線協助開展核酸檢測工作。同時,在湖北證監局和湖北省證券期貨業協會指導下,長江證券投資者教育基地設計并印制20000張帶有防非宣傳月主題的核酸檢測登記卡片助力武漢市放鷹臺社區核酸檢測工作,將防非宣傳與防疫工作有機結合,擴大防非宣傳范圍,提高居民防范意識。
國海證券則順應疫情防控常態化特點,其投資者教育基地發揮總分聯動機制優勢,為各分支機構統籌提供投教物料及產品支持,并根據當地疫情情況機動開展走進學校、社區、鄉村等線下活動。
上海券商防非宣傳線上為主
符合條件地區券商開展豐富多彩線下聯動活動
由于抗疫目前正處于關鍵時期,今年券商開展防非宣傳活動中,上海券商以線上為主,而其余地區券商則在符合防疫要求情況下,盡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線上線下聯動活動。
國金證券表示,近期防非宣傳月的活動開展以線上為主,圍繞主題“選擇合法機構,遠離非法主體,堅持理性投資,謹防上當受騙”,通過圖文、漫畫、視頻等形式,在公司各線上平臺開展防范非法證券活動的宣傳,向投資者宣傳揭露非法活動犯罪手法和主要特點,提高投資者的風險識別和防范能力。
華鑫證券也表示,今年防非宣傳月,正值疫情期間,上海地區暫不開展線下活動,待疫情過去會開展活動。此外,在其他疫情低風險地區,公司準備開展線下活動。
銀河證券則表示,公司全國分支機構將通過線下講座、進企業、進社區、戶外宣傳等形式,將防范非法證券活動知識送到投資者身邊,向廣大投資者宣傳非法證券活動表現形式、常見手段、典型案例等,引導投資者自覺遠離非法證券活動,抵制不法分子的蠱惑。同時,分支機構在營業場所張貼防范非法證券活動宣傳海報、懸掛橫幅,利用LED跑馬燈滾動播放宣傳標語,播放防非投保視頻,設立“打非”咨詢臺,在咨詢臺、柜臺受理區和洽談室擺放防范非法證券活動宣傳折頁,供營業部現場客戶閱覽,將防非宣傳融入日常業務環節。
此外,銀河證券還表示,銀河證券將持續做好常態化防非宣傳,引導投資者理性投資,自覺遠離非法證券活動,將投資者權益保護工作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
重視防非宣傳下基層
針對易受侵害群體重點開展工作
以往農村地區、基層地區是防非宣傳的薄弱區域。今年防非宣傳活動,則更加重視基層地區的宣傳教育工作,并與鄉村振興主題相結合。
長江證券投資者教育基地將聯合全國各地分支機構在農村地區開展基層干部賦能培訓,宣傳普及金融知識,提高農村基層干部和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金融意識和金融技能,拓寬金融視野;面向農村地區中小學校開展青少年財商教育課程,培養農村地區青少年財商思維;成立“田埂上話金融”黨員志愿服務隊,在農村地區開展防非防詐知識宣講。通過面向農村青少年、居民、農村基層干部和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提供投資者教育服務,培育鄉村發展新生力量,提高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的金融資源利用能力,增強和優化農村基層干部的“造血”能力,培育鄉村振興領頭雁;同時,幫助農村居民提高整體金融素養,構建全年齡段財商教育模式,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廣發證券根據中國證監會統一部署及中國證券業協會、廣東證監局等監管部門要求,組織全國各分支機構開展防范非法證券活動宣傳,結合當地疫情情況通過線上、線下等形式開展活動。
今年除了在營業場所通過懸掛橫幅、張貼海報、易拉寶、跑馬燈等傳統宣傳方式外,在疫情防控允許的地方分支機構,廣發證券還通過走進校園、走進社區等方式,針對在校學生、老年人等易受侵害群體,針對性開展宣講,提高其風險識別和防范能力。
5月13日,廣發證券扶貧點云浮市所在的粵西分公司云浮浩林東路營業部走進云浮鎮安中學,給在校初一、初二的孩子們帶去一堂金融安全課,以生動的語言,用案例結合學生心理分析的方式宣傳常見的校園詐騙手段,告誡孩子們如何防非防騙,不要盲目提前消費,要學會延遲滿足,給孩子們傳遞正向的財富價值觀。此外,還將從青少年、老年人的投資心理、信息來源、認知水平等方面入手,制作具有感染力、傳播力的作品,將嚴肅的防非知識轉化為群眾喜聞樂見的趣味短視頻、動畫、漫畫等,提升宣傳效果。
結合市場熱點開展主題宣傳活動
今年注冊制是熱點,券商在投教內容方面,也對注冊制相關話題進行了重點關注。
天風證券投教基地的宣傳海報文案中特別提到“筑牢注冊制改革基礎,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5月10日至5月17日,天風證券將開展以注冊制為主題的投教活動,5月15日當天將舉辦《走進“注冊制改革”》專題講座,5月16日將發布宣傳短片。
銀河證券結合“5·15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開展防范非法證券活動專題宣傳,制作發布《投資路,擦亮眼》防非MV,由公司自主作詞作曲,以音樂MV的形式,對投資者遇到的場外配資、交友殺豬盤、非法集資等非法證券活動場景進行演繹。此外,在北京證券業協會指導下,銀河證券將以線上直播的方式,面向北京地區證券期貨從業人員開展防非宣講培訓。
將防非宣傳與健身相結合
對投資者而言,身體健康,投資健康缺一不可。今年防非宣傳的主題,不但與健身相結合,而且作為監管的證監會也親自下場,組織特色活動。
5月13日,證監會官網發布公告稱,將在5月15日啟動為期2個月的“防非護財產 捐步助鄉村”健步走活動,作為本屆防非宣傳月的特色活動。證監會指出,該活動依托騰訊公司開發的微信小程序開展,設計了有趣的防非知識問答。參與者在日常走路健身的同時,只要在微信小程序上捐出走路步數,騰訊公益基金會即按一定比例進行配捐,相關款項將用于鄉村助學幫扶項目。
長江證券則攜手湖北省證券期貨業協會承辦“2022跑遍中國·中國證券業防范非法證券宣傳線上健康跑”第二站活動。本次活動將從5月22日持續到6月12日,通過線上健康跑形式普及防非防詐知識,吸引更多跑步愛好者參與到防非防詐宣傳隊伍中來,擴大防非宣傳隊伍,提高防非宣傳影響力。
在記者的采訪中,不少券商也提醒,近年來隨著證券產品增多、金融活動日益復雜,投資者不但需要從意識上自覺遠離非法證券活動,還有一些特別需要留意的風險點。
銀河證券特別提示,當投資者遇到以下七種情形時,需重點留意,耐心識別,關注投資風險:
1.設立網站或利用網絡聊天工具以招攬會員或客戶為名,提供證券投資分析、預測或建議的方式,非法代理客戶從事證券投資理財活動。
2.設立網站或利用網絡聊天工具以保證收益、高額回報為誘餌,代客操盤,公開招攬客戶,與投資者簽訂委托協議,從事非法證券活動。
3.假冒合法證券經營機構網站或博客,發布非法證券活動信息,招攬會員或客戶。
4.使用虛構的證券公司名稱,利用門戶網站的博客發布非法證券活動信息,招攬會員或客戶,提供證券投資分析、預測或建議服務,變相從事非法證券投資咨詢業務。
5.以門戶網站、網站博客、QQ、微信等為平臺,散布非法證券活動信息,提供證券投資分析、預測或建議服務,收取咨詢費、服務費。
6.以“薦股軟件”形式,散布非法證券活動信息,提供證券投資分析、預測或建議服務,收取咨詢費、服務費。
7. 通過開辦“股民學校”、舉辦投資報告會,從事非法證券投資咨詢。
銀河證券指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整治非法證券活動有關問題的通知》,如果非法證券活動僅是一般違法行為而沒有構成犯罪,當事人符合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起訴條件的,可以通過民事訴訟程序請求賠償。如果非法證券活動構成犯罪,被害人應當通過公安、司法機關刑事追贓程序追償。因此,投資者發現自身參與了非法證券活動,首先要停止非法活動的投資行為;其次要固化證據;然后可以向正規的證券經營機構或監管部門尋求幫助,向公安機關報案。
國金證券相關人士則建議投資者,“做對以下三步,遠離非法證券活動。”
第一步,投資者參與證券相關活動應當選擇合法的證券公司。合法證券公司的名單可以在中國證券業協會官網(www.sac.net.cn)查詢。
第二步,投資者不應盲目聽信“小道消息”,應主動學習掌握有關證券投資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投資分析水平,通過閱讀上市公司招股說明書等信息披露文件,客觀分析企業盈利能力,識別投資風險、認識企業基本面狀況和發展前景,理性參與新股申購。上市公司招股說明書等信息披露文件可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及北京證券交易所的官網查詢。
上海證券交易所 http://www.sse.com.cn/home
深圳證券交易所 http://www.szse.cn
北京證券交易所 http://www.bse.cn
第三步,投資者參與證券投資要樹立風險防范意識。證券是高收益與高風險相結合的投資品種,其價格會因受到國際國內政策經濟發展的影響,產生幅度或大或小的波動。對此,證券投資者應儲備專業的投資知識,清醒認識投資風險,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和意識,堅持理性投資,謹防上當受騙。
廣發證券則提示,投資者要想有效防范非法證券活動,一是要自覺抵制高額回報誘惑,保持理性;二是要多了解證券和法律知識;三是注意核實機構及個人資質;四是要簽訂正規書面協議合同;五是要謹慎向他人賬戶轉賬匯款。“投資者如果遇到非法證券活動相關的風險事件,可以撥打客服電話向相關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及時核實真偽,如事件涉及詐騙、非法集資等情形,應及時向公安機關報警。”
國海證券則特別提醒,投資者受到非法證券期貨活動侵害后,應妥善保管好合同、匯款單、銀行流水等憑證以及通話短信記錄、交易記錄等材料,提供給地方政府有關部門,以便其查處非法證券期貨活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47102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