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1-26 18:36:24
每經編輯|黃勝
1月26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意見對于貴州的戰略定位是西部大開發綜合改革示范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樣板區、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數字經濟發展創新區、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
意見提出,到2025年,西部大開發綜合改革取得明顯進展,開放型經濟水平顯著提升;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鄉村振興全面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形成,數字經濟增速保持領先;生態文明建設成果豐富,綠色轉型成效明顯;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防范化解債務風險取得實質性進展。
到2035年,經濟實力邁上新臺階,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明顯增強,基本公共服務質量、基礎設施通達程度、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生態環境全面改善,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支持指導貴州推動國有企業聚焦主責主業進行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調整盤活存量資產,優化增量資本配置。深化效率導向的國資經營評價制度改革,推動國資監管切實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
積極穩妥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序推進能源、礦產等行業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落實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穩妥推進白酒企業營銷體制改革。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405851
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嚴格落實過渡期“四個不摘”要求,堅決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細化落實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政策,支持貴州確定一批省重點幫扶縣。
將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所得收益專項用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探索基于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立農村存量建設用地通過增減掛鉤實現跨村組區位調整機制。
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力度,完善安置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支持發展特色產業,開展勞動技能培訓,加大勞務輸出和就地就近就業支持力度,拓寬搬遷群眾就業渠道。
支持廣東與貴州建立更加緊密的結對幫扶關系,打造東西部協作的典范。
嚴格落實全省耕地保護任務與責任,強化耕地數量保護和質量提升,調整優化耕地布局,核實整改補劃永久基本農田,促進優質耕地集中連片,到2030年建成高標準農田2800萬畝以上。
做優做精特色優勢農產品,提高重要農產品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水平。深入實施品牌強農戰略,打造一批區域公用品牌、農業企業品牌和農產品品牌。加快現代種業、特色優勢雜糧、優質稻推廣,推動山地適用小型農機研發推廣應用,推進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
支持建設產地冷鏈物流設施,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產品流通企業和大型商超在貴州建設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推動“黔貨出山”。
加大貴陽航空口岸開放力度,實施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加快遵義新舟機場、銅仁鳳凰機場口岸建設。支持廣州港、深圳港、北部灣港在貴州設立無水港。
不斷提升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中國(貴州)國際酒類博覽會、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等展會活動的影響力。高標準、高水平辦好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加快國際山地旅游目的地建設,發展國際山地旅游聯盟,辦好國際山地旅游暨戶外運動大會。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673575
支持貴州積極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探索“大灣區總部+貴州基地”、“大灣區研發+貴州制造”等合作模式,支持粵黔合作共建產業園區。
推動貴州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加強與其他沿江省份在環境污染聯防聯控、產業創新協同發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等方面合作。
積極對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推進交通、能源、大數據、文化和旅游等領域合作。
推進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和貴陽大數據科創城建設,培育壯大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等新興數字產業。加快推進“東數西算”工程,布局建設主數據中心和備份數據中心,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打造面向全國的算力保障基地。
支持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建設,促進數據要素流通。建設國家大數據安全靶場,開展數據跨境傳輸安全管理試點。
推動在礦產、輕工、新材料、航天航空等產業領域建設國家級、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適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礎設施,推動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升級。
落實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支持貴州加大磷、鋁、錳、金、螢石、重晶石等資源綠色勘探開發利用,加快磷化工精細化、有色冶金高端化發展,打造全國重要的資源精深加工基地。
支持布局建設關鍵零部件、關鍵材料、關鍵設備等產業備份基地。發揮赤水河流域醬香型白酒原產地和主產區優勢,建設全國重要的白酒生產基地。
推進特色食品、中藥材精深加工產業發展,支持將符合要求的貴州苗藥等民族醫藥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推動傳統產業全方位、全鏈條數字化轉型,引導傳統業態積極開展線上線下、全渠道、定制化、精準化營銷創新。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910027
全面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建設一批就業幫扶基地、返鄉入鄉創業園、創業孵化示范基地。
大規模多層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完善職業技能培訓基礎設施,加強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加大對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的支持力度,做強職業技能服務品牌。
健全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加強勞動者權益保障。加強創新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壯大高水平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水平。
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及社保補貼、培訓補貼等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支持中小企業穩定崗位,更多吸納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
加強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建設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在畢節、六盤水、黔西南布局建設大型煤炭儲配基地,打造西南地區煤炭保供中心。加快現役煤電機組節能升級和靈活性改造,推動以原址擴能升級改造及多能互補方式建設清潔高效燃煤機組。
推進川氣入黔、海氣入黔等工作。加快煤層氣、頁巖氣等勘探開發利用,推進黔西南、遵義等煤礦瓦斯規模化抽采利用。
推進川滇黔桂水風光綜合基地建設,加快實施大型風電、光伏、抽水蓄能項目,在開陽等縣(市、區)開展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開展源網荷儲一體化、能源數字化試點,研究建設能源數據中心。
嚴格政府投資項目管理,依法從嚴遏制新增隱性債務。加大財政資源統籌力度,積極盤活各類資金資產,穩妥化解存量隱性債務。
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在落實地方政府化債責任和不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前提下,允許融資平臺公司對符合條件的存量隱性債務,與金融機構協商采取適當的展期、債務重組等方式維持資金周轉。
完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應急處置機制。在確保債務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對貴州適度分配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支持符合條件的政府投資項目建設。研究支持在部分高風險地區開展降低債務風險等級試點。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國務院網站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30867061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