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10 14:19:15
在生產線上,如何把5G嵌入業務流程中,并通過數據的感知、傳送、處理和應用,來實現新一輪的智能制造的設計和推廣,是當前的重點問題。中興通訊自身開始嘗試拿自己做實驗,“用5G建設5G”。
每經記者|王晶 每經編輯|文多
當前,新基建正大規模展開,給各行各業帶來了深刻的變革和重大的發展機遇,而5G作為新基建的排頭兵,也勢必會加速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和跨界整合,引領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數字轉型、智能升級和融合創新。
作為我國5G領域的重要企業,通信設備提供商中興通訊(000063,SZ)近期在新基建領域持續發力。“新基建必將引領新一輪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高峰。目前,5G正在與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融合共振、無縫集成,構建數字經濟的信息樞紐。”中興通訊執行董事、總裁徐子陽在9月9日舉辦的“5G產業生態‘綻放濱江’南京峰會”上說道。他表示,面向行業數字化,中興通訊的定位是成為數字經濟的“筑路者”。
中興通訊高級副總裁、首席戰略官王翔與公司副總裁、總裁助理崔麗。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晶 攝
“新基建七大領域中的5G、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本身就是中興的核心戰略組成部分,我們會利用在這些領域的優勢,深入融合到新基建的發展過程中。”中興通訊高級副總裁、首席戰略官王翔對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說道。
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基礎設施,新基建一端連著巨大的數字化投資與需求,一端連著廣闊的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市場,已成為驅動經濟增長——尤其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過去,受益于人口紅利,中國制造獲得了黃金二十年,但如今隨著景氣紅利轉變,利潤越來越薄。在王翔看來,隨著人力成本不斷上升,未來智能制造將會成為必需品,“靠廉價勞動力加工制造將越來越艱,而按照摩爾定律,硬件的成本會逐漸下降,并且下降得非常快”。
智能制造帶來的優勢不僅可以節約成本,更廣闊的前景在于,可以提高我國在智能制造設計領域的短板。王翔認為,我國在智能制造的設計、高端裝備、業務嵌入和流轉等方面仍處于發展初期。“在生產線上,如何把5G嵌入業務流程中,并通過數據的感知、傳送、處理和應用,來實現新一輪的智能制造的設計和推廣,是當前的重點問題。”他說道。
盡管智能制造對制造業來說價值明顯,但企業在實現這一轉型的過程中,同樣也會面臨種種挑戰。推進智能制造是一項復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也是一種新生事物,需要不斷探索。對此,中興通訊自身開始嘗試拿自己做實驗,“用5G建設5G”。
中興通訊位于南京江寧濱江開發區的智能制造基地,主要生產5G產品及無線RRU等。記者在走訪該生產基地時看到,包括小基站在內的產品在生產調度時已實現可視化、低延時和智能化——從原材料入庫到成品出庫,整個過程可以實現智能物流倉儲配送;生產車間中,每一臺機器的生產狀態都有傳感器去感知;每一個動向、數據,都會被系統自動捕捉,匯總到后臺云端實時分析,并達到常規狀態自主決策等智能制造水平。
“面向新基建,中興通訊的定位就是要成為數字經濟的筑路者。”王翔介紹,“中興通訊將發揮‘端、網、云、平臺’的綜合優勢,結合數據感知和應用行業生態,采用‘樂高’積木模塊化組合模式,協助行業靈活構建方案。同時,中興還將通過提供極致網絡、精準云網和賦能平臺來加快數字化變革。”
除了5G為智能制造生產系統帶來的全新改變外,工業互聯網也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支撐力量。工業互聯網已開始在全球范圍內不斷顛覆傳統制造模式、生產組織方式和產業形態,推動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加速發展壯大。
相應的,助力企業數字化升級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也成為了巨頭們的戰場,既有互聯網公司,如亞馬遜、谷歌、阿里、騰訊,也有ICT產業的華為、中興、運營商,同時,還有制造業的龍頭工業富聯等。那么,中興如何走出差異化路線?
中興通訊副總裁、總裁助理崔麗認為,與智能制造聚焦在企業的轉型升級相比,工業互聯網旨在超越企業邊界,形成整個海量工業要素的泛在聯接,是更大范圍內的優化配置工業資源。從這點來說,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代表著未來確定性的方向,但目前都尚處于起步階段,在這個轉型過程中,運營商、通訊設備制造商、公有云服務商、傳統制造企業其實各有自己熟悉和擅長的領域,但也都有一些短板,需要大家能力互補和更多合作。
事實上,工業互聯網的轉型升級也存在著對聯接、算力的確定性挑戰,比如高可靠性、低時延、低抖動、上行大帶寬等,同時也存在業務生態成熟度和商業模式等不確定性問題。對比,崔麗表示,“精準云網”一方面以創新解決確定性的技術問題,另一方面以“低成本起步、敏捷迭代”應對不確定性挑戰。
在崔麗看來,眾多企業加入工業互聯網看似是在競爭,但實際上,這是這種共同的努力和探索,只有如此才能把這塊市場做起來,蛋糕更大時才有可能分到更多的蛋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