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7-24 21:46:06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隨著疫情防控逐步開展,與新冠檢測相關的公司都有了比較大的業績預增長,同時由于海外疫情仍在發酵,海外銷售占比日漸提升。第三方檢測產業在疫情期間,獲得了較大的發展空間。
每經記者|劉晨光 每經編輯|魏官紅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每個人的心。從防控的角度來講,新冠檢測是一扇十分關鍵的預防之門,對防控新冠病毒具有重要作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隨著疫情防控逐步開展,與新冠檢測相關的公司都有了比較大的業績預增長,同時也對第三方檢測產業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時代伯樂精準醫療事業部高級副總裁李子楠向記者分析稱,當前國外的情況還是比較嚴峻的,呈現蔓延擴散局勢,對于新冠檢測試劑的需求量持續上升,后續整個試劑市場應該還是會保持一定增速,中東、拉美地區的需求量依然較大。
北京市民接受核酸檢測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韓陽 攝
國內疫情雖然整體上趨于穩定,但偶爾也會出現小規模反彈。今年6月初,北京新發地市場被檢測出存在新冠病毒,此后的一段時間內,北京出現小規模的疫情反彈,核酸檢測需求大幅增加。
6月28日,王芳(化名)因為急事需要出京,彼時出京前需要進行核酸檢測。據王芳回憶,她首先在指定的128家核檢機構里,電話咨詢了30多家,然后去了兩個醫院。“一家一家電話咨詢很麻煩,但是沒有辦法,網上一時間搜不到攻略,只能挨個打電話,好些醫院一直占線,打不通。而有的機構只對公或者團體,不對個人。”
經過一番對比,王芳當日去了北醫三院,這家醫院相對較近。不過,由于沒有經驗,她還是遇到了點麻煩,因為沒有提前一天預約,無法現場掛號,當天沒有辦法進行核酸檢測。
回家之后,王芳立即進行了網絡預約,29日上午,在北醫三院做了核檢,當天下午7點20分出的結果。
“我知道結果的時間晚了一個小時,不過當晚沒有可以回家的車次。”王芳感到十分遺憾,最后還是晚了一天拿報告,沒能趕回家送老人。
相比于王芳,李麗(化名)在6月底進行的那次核酸檢測比較順利。為了回遼寧老家,李麗需要做核酸檢測,她清楚地記得,那是6月27日,根據當時的政策,李麗在愛康國賓做了檢測,“買火車票的時候,APP會提醒,出京需要檢測報告,買火車票不用,但進車站要用。”
據李麗回憶,公立醫院比較難預約,基本是飽和狀態。“當時檢測點就在愛康一個體檢中心外圍的空曠空地上,要收到預約短信才能排隊,有專門的人員負責接洽和維護秩序,大家也比較自覺,人與人距離1米以上。檢測速度也比較快,排了20分鐘。”李麗表示,當時產品說明中允諾的是72小時,檢測后的第二天晚上就查到了電子報告。
實際上,7月4日零時起,北京低風險地區人員出京就不再要求持有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在7月20日下午舉行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衛健委新聞發言人高小俊介紹稱,北京市已連續14天無新增報告確診病例。截至目前,北京市所有街鄉均為低風險地區。
為了進一步了解目前的核酸檢測情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京醫通發現,多數醫院可以約當天及第二天的號;北京114預約掛號平臺顯示,當日或者第二天也基本有號可以進行預約,部分檢測機構近幾天的號已約滿,不過也可以預約未來幾天的號。
北京市民排隊等待核酸檢測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韓陽 攝
雖然當前國內疫情基本穩定,但從全球來看,新冠檢測的需求還是比較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了A股上市公司中主要涉及新冠檢測的公司,發現多家公司上半年業績實現了大幅增長,漲幅比較明顯的有東方生物、達安基因、華大基因、萬孚生物等公司,其中,東方生物增長態勢尤其明顯。
東方生物在7月11日公布的業績預告中表示,預計2020年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同比增加1294.1%左右。上市公司稱,業績增長主要是今上半年開發的新型冠狀病毒IgG/IgM抗體檢測試紙和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法)兩款產品取得較好的市場認可。
除了東方生物,還有多家上市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增幅超過100個百分點,明顯高于2019年同期。如華大基因預計,今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672.83%~723.35%;達安基因預計,今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924.57%~1222.03%。
常年耕耘海外市場,正在闖關科創板的圣湘生物在其最新的招股書(注冊稿)中表示,預計2020年上半年可實現營業收入20.48億元,同比增長1127.94%。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由于當前海外疫情仍在發酵,所以從銷售情況來看,海外需求量逐漸增加,海外銷售占比也日漸提升,很多頭部公司的業務量也在5月、6月逐漸轉向國外。
華大基因就表示,相關新冠檢測試劑盒獲得了歐盟、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和加拿大等的相關資質及認證,并率先進入WHO(世界衛生組織)應急使用清單。截至半年報報告期末,公司新冠檢測產品已經覆蓋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圣湘生物在招股書(注冊稿)中稱,由于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公司新冠病毒檢測試劑將國際市場作為戰略重點,截至2020年6月30日已完成境外發貨1380.24萬人份,境外市場銷售占比逐步提高,2020年4月、5月和6月分別達56.28%、51.30%和67.28%。
記者查詢了取得國外標準認證或注冊的醫療物資生產企業清單,截至7月21日,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部分,共有423家企業。此外,就當前國內的審批情況來看,截至7月24日,獲得注冊證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共有43種。
事實上,此前,由于管理標準相對寬松以及產品解釋不清晰等緣故,國產的新冠檢測試劑出口受到部分地區投訴,不過目前情況已經得到顯著改善。北京鼎臣管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高級合伙人范紹軍認為,現在出口到國外的檢測試劑首先要經過國內認證,產品的質量得到保證,可以選擇可靠的企業出口,維護國產品牌信譽。
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7月22日統計數據: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過1500萬例,死亡人數超過14萬例。這意味著,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新冠病毒還將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一個重要元素。
李子楠認為,相對而言,國內疫情控制得比較好,個別地區如北京、新疆有小范圍擴散也很快得到了控制,新冠檢測試劑的需求量趨于平穩,加上集采大幅降價,市場總量會慢慢走向穩定。
“國外的情況還是比較嚴峻的,呈現蔓延擴散局勢,新冠檢測試劑需求量是持續上升的,后續整個試劑市場還是會以一定的速度增長。”李子楠說。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同時,第三方檢測產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李子楠表示,核酸檢測對于實驗室環境和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有較高的要求,擁有檢測資質的實驗室,不論是公立醫院還是民營的第三方醫學檢驗中心,都是以相同的標準在進行檢測工作。第三方醫學檢驗中心在此次疫情中體現出了中心實驗室的優勢,以更低的成本快速完成檢測工作,也因此獲得了一定發展。
“當前第三方醫學檢驗中心的市場競爭已經進入了后半場,部分頭部公司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對于新進者來說壓力較大。未來的醫學檢驗中心市場會逐步擴大,即使具備實驗室條件的公立醫院也會將部分檢測項目外送,整個檢驗中心的市場正在下沉,從巨頭占領的中心城市向二三線城市慢慢發展,這是部分中小型檢驗中心的發展機會。”李子楠說。
在李子楠看來,不論是政府還是資本,都會在第三方醫學檢驗中心上加大投資,增加數量并加速下沉到基層。基于海外疫情擴散,和國內新冠試劑集中采購價格持續下降的情況,未來新冠檢測試劑的出口量還將持續增長。“對于出口企業而言,試劑資質和出口資質是規范必備的基礎,目前試劑假陰性的問題還是存在,試劑靈敏度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其次,運輸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試劑穩定性問題也值得關注。”
范紹軍認為,國產新冠檢測試劑之所以今年上半年在國外銷量較好,一方面是西方國家沒有做好應對疫情準備的工作,相對而言,隨著時間推移,西方國家自我檢測能力會有一定恢復,這就意味著國產新冠檢測試劑的增長勢頭可能受到一定限制。第三方檢測企業的業績增長幅度與疫情的相關度較高,隨著疫情趨于穩定,迅猛的增長勢頭可能會趨于緩和。
范紹軍表示,疫情是一個特殊的階段,第三方檢測在某種程度上對公立醫院的檢測起到一個補充的作用,共同支撐檢測的需求。他認為,價格、醫保報銷和民營醫院發展,是影響第三方檢測發展的三個關鍵要素。
“推動一個產業變革,一定是這個需求是長期的,如果這個需求是短時的,產業變革并沒有太大的變化。”范紹軍坦言,未來第三方檢測在國家疫情防控中或可以成為重要的儲備力量,本次疫情對核酸檢測的技術還是有倒逼作用,對整個研發體系,特別是核酸檢測快速適應環境的能力,會有顯著提高。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