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dIn(ID:LinkedIn-China) 2018-12-31 21:55:36
“別跟我談理想,工作就是為了錢,我的理想是不上班?!?/p>
本文來源于微信公眾號:LinkedIn(ID:LinkedIn-China)LinkedIn領英是全球知名的職業社交網站,每個《財富》500強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適逢歲末,一場大規模的圖文祭祀活動即將席卷全國。
2018再見,2019你好。
2019,請對我溫柔點兒。
2019,拜托了!
2019錦鯉大全,升職加薪,小人退散。
起初是某些流量大號首先發帖祭天, 接著北上廣深年輕人紛紛加入。
發朋友圈、發微博,跟帖,表情包,神色凝重,語言夸張,表達今年生活之艱辛,禱告來年的歲月靜好,陽光不燥。
停!
為了真正讓《你的職場進階》2019季能有走心劇情,大團圓開局,這里為你準備了一份2019職場生存進階指南。
從洞察職場變化到必備職場能力,這才是告別2018的更好姿勢。
“別跟我談理想,工作就是為了錢,我的理想是不上班。”
都職場4.0時代了,你還是別把這句話太當真。
什么是職場4.0時代?這要從職場文化發展的歷史說起。(知識點啊)
職場1.0時代,經濟環境惡劣,社會動蕩,朝不保夕的日子里,工作就是為了錢(生存),人們對工作別無他求。
職場2.0時代,經濟環境改善,現代意義上的“事業”概念正式誕生,職場文化萌芽,工作除了“為了錢”,還是可以成為你一生的事業。
職場3.0時代,人們不只追求事業,更開始注重個人生活。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是職場3.0時代的核心問題。
所以,“工作就是為了錢”是一種典型的職場1.0時代的職場觀,也是典型的一種職場臨時工思維。
職場4.0時代的概念最早見于著名心理學網站“Psychology Today”的一篇文章。
作者Douglas LaBier博士認為,隨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逐漸成為定義一個商業模式是否成功的三大標準,職場4.0時代也隨之而來。
與3.0時代人們更關注自己的工作與生活之外;
職場4.0時代要求我們關注工作與生活之外更大的世界。
Douglas LaBier博士強調,職場4.0時代,個人發展與公司的成敗更緊密。
公司的發展狀況,它的業務所產生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環境價值直接影響你的生活條件和未來發展。
所以,在升職加薪,開啟幸福人生之外,你需要站在更高的層面上,思考工作的價值,公司的價值,這樣才能在風云突變的商業競爭中獲得更大優勢。
上周那篇“ofo劇中人不愿謝幕”的文章刷屏朋友圈,這也從側面印證了Douglas LaBier的職場4.0時代觀點:
在職場4.0時代,個人的職場理想與公司的價值聯系更加緊密。
站在更高層級思考工作的價值將成為你能夠實現職業理想的關鍵。
站在公司成敗的角度思考個人的成敗,或許是你在9102年要up date的第一個“技能”。
“工作5分鐘,CD兩小時。”
不是“給你一張過去的CD”,而是由游戲圈引申到職場的概念——CD(cold time),技能冷卻時間。
工作CD,指開始工作之前,人們需要的大量蓄力冷卻時間。
為什么你需要工作CD呢?
額,不只是因為你懶。你進入冷卻時間,是因為你的大腦進入了漫游狀態。
雖然造成這種漫游的確切原因還不清楚,但科學家們還是找到了個名詞來解釋原因——DMN默認模式網絡(default mode network )。
也就是說,你的大腦中有一個負責溝通各個功能區域的系統,如果你無法集中注意力工作,這個系統就會活躍起來,聯系各個大腦中其他功能區域來開趴體,進入白日夢狀態。
然后你就開始看八卦新聞,聽歌單,刷朋友圈看看有幾個贊。
要讓9102年對你好點兒,你要從縮短你的工作冷卻時間,減少工作時段的夢游狀態開始。
方法?這里有個簡單高效的:大腦的問題,就用身體解決。
第一步準備你的工作日程,第二步關掉手機,退出登錄你的某信某Q某乎某博某寶等賬號,第三步把工作日常的第一條做完。
前面說過讓你夢游的不只是你的懶,而是你身邊誘惑太多,分散了你的注意力。
減少工作技能冷卻時間,首先要對工作有系統的梳理,同時殺死那些分散你注意力的“誘惑”。
每做完一項工作后,給自己短時間集中的放松,然后再回到工作中。
“被工作狠狠地消耗,不堪一擊好不好。”
工作可能讓你兩顆滾燙的腎不復滾燙,讓你的頸椎成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讓你的發量經不起微風吹拂,這些都是你被工作消耗的證據。
但其實更大的消耗是在精神上,你感覺自己被掏空,每天都是bad day,脾氣爆發頻率升高,負面情緒相伴早晚。
這時你需要升級回血能力了。
同樣,第一步,休息。
不是那種“人在家中,活從天降”式的休息。而是徹底切斷與工作的聯系,彈琴讀書,體會孤獨,哪怕是調休一天的那種。
第二步,重新思考人生。
當然不是哲學式的思考,而是思考梳理一下這個階段你的那些“小目標”和這些目標的重要性。
如9102年工資翻番和多陪孩子(這兩個看似不可能的目標),這兩個階段性的目標。
經過慎重思考,孩子的優先級更高,所以果斷放棄“把家變成公司,回家繼續加班”的想法,為你超負荷運轉的大腦減負,給自己點兒回血時間。
第三步,定規矩。
思考完了目標和重要程度優先級問題,你就要給自己的工作定一些可以實現的規矩了。
比如你的上司老是催活,但實際不需要那么趕,比如你帶的新人總是懶懶散散最后活兒堆到你這。
這個時候你就要跟雙方明確溝通一下,讓別人知道你的規矩,知道你的底線和原則。
該爭取時間的就爭取時間,該教新人做的就不大包大攬。
如果你覺得以上步驟繁瑣,簡單的辦法是,你可以先做到準點上下班,尤其是準點下班。
本文由LinkedIn(ID:LinkedIn-China))原創,作者張瑞鵬,每日經濟新聞已獲得授權轉載。(以上圖片均來自攝圖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