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09 23:40:52
當前,中日經貿合作呈現企穩回升態勢。2017年雙邊貿易重返3000億美元規模,日本對華投資加快回升,中國對日跨境電商、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新經濟模式投資增多,訪日中國大陸游客超過73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5%。
每經記者|張懷水 每經編輯|陳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5月9日,在李克強總理和安倍晉三首相共同見證下,中國商務部鐘山部長與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世耕弘成共同簽署了《關于加強服務貿易合作的備忘錄》,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與日本外務省、經濟產業省共同簽署了《關于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備忘錄》。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5月9日,李克強總理出席第七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中日經貿關系或將迎來提質升級。
當前,中日經貿合作呈現企穩回升態勢。2017年雙邊貿易重返3000億美元規模,日本對華投資加快回升,中國對日跨境電商、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新經濟模式投資增多,訪日中國大陸游客超過73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5%。
在今年全國兩會答中外記者問時,李克強用“小陽春”來形容目前的中日關系。實際上,一系列現象表明,中日兩國經貿關系正迎來回暖契機。
商務部數據顯示,2017年,中日雙邊貿易額重返3000億美元規模,達到3029.9億美元,同比增長10.9%。今年一季度,中日雙邊貿易額757.3億美元,同比增長10.1%。
去年,日本對華投資額同比上升5.1%,不僅結束了2013年以來的連續負增長趨勢,同時32億美元的投資額也是2015年以來最高的一年。
鐘山指出,著眼雙邊,共同落實好此訪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積極推動雙方在貿易、投資、服務貿易等領域開展廣泛深入合作。“在今天雙方簽署《關于加強服務貿易合作的備忘錄》和《關于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備忘錄》之后,抓緊推進相關合作事項的落實,促進服務領域互利合作,推動雙方第三方市場合作早見成效。”
世耕弘成則表示,日方愿同中方一道,繼續推動日中經貿合作向縱深發展,重點在服務領域、第三方市場合作等領域加強合作。雙方在中日韓自貿協定、RCEP談判等方面有廣泛共識,愿共同推動早日達成。“日方愿與中方共同維護和支持多邊貿易體制,認同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或貿易戰對各方均沒有好處。”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認為,無論從產業角度還是從市場方面來看,中日貿易之間都存在很強的互補性。日本的日常消費品已經廣泛進入中國市場,而中日之間在節能環保、高端制造、電子產品等方面都存在廣闊的合作空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商務部獲悉,目前,RCEP談判正在穩步推進,在貨物、服務、投資等核心領域都已進入實質性的出要價談判階段。RCEP談判的推進,將為中日貿易進一步深入合作提供廣闊平臺。
5月8日,李克強在日本最具影響力的報紙之一《朝日新聞》發表署名文章《讓中日和平友好合作事業再起航》指出:“我在同日本經濟界人士的接觸中得知,不少日本企業愿分享‘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廣闊機遇。的確,中日經濟互補性很強,在新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浪潮中,拓展節能環保、科技創新、高端制造、財政金融、共享經濟、醫療養老等多領域務實合作有著廣闊前景,兩國企業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擁有巨大潛力。”
文章指出:“我們將見證兩國在衛生和醫學科學、服務產業、社會保障等領域一系列合作協議的簽署,中方將同日方商簽本幣互換協議,并宣布給予日方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額度。”
近年來,中日間的科技合作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據新華社報道,日本科技振興機構特別顧問沖村憲樹5月8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政府多年來十分重視發展科技,相關預算遠超日本,穩定的資金支持保障了科技與經濟的持續發展。中國和日本都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但兩國近年來的科研交流卻不太活躍。
在他看來,中國科技進步顯著,日本在很多領域也還擁有優勢,讓中國年輕人了解日本的科學技術,促進兩國未來科技人員交流合作,將給日本帶來巨大助益。
日本文部科學省統計數據顯示,2003年至2005年中國發表的國際合作論文中,16%的論文有日本研究人員參與,比例僅次于美國的37%;而到了2013年至2015年,這一比例降至8%,退居第4位。
中國社科院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副主任劉仕國認為,對于中日兩國,未來經貿將有可能從競爭轉為合作關系。“在中低端制造業領域,中國追趕日本的速度很快,部分高端領域也和日本存在競爭關系。若兩國雙邊貿易持續友好發展,預計兩國將開展更多合作,并逐步統一技術范式。”
許利平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國和日本在基礎設施領域都具有較高的水平和創新能力。如果日本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很可能與中國形成2+1的合作模式,即中日兩國合作開發第三方市場,在這種模式中加強高科技、高端制造等領域的合作交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