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8-08 18:14:55
當前,房地產行業的集中度正在加速提升。2017年前7月,已有兩家房企業績規模超3000億元,8家房企規模達到千億元。未來房企是否還要追求規模效應?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魏瓊
每經記者 魏瓊
8月8日,保利地產集團副總經理余英在2017年博鰲房地產大講堂上指出,未來房企占的份額會越來越大,集中度會越來越高。未來可能萬億才是真正的高度,如果沒有300億,在中國房地產行業可能就要消失了。
余英認為,2017年上半年,排名前五的房企同比增長率增加36%,行業集中度趨勢越來越明顯。即便如此,我們跟美國一些發達國家行業集中度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這意味著未來房地產的集中度千億萬億房企真的會出現。
規模效應的優勢在哪兒?余英表示,可以使得成本端上下游擁有很強的溢價能力,同時通過標準化降低成本,也可以較低成本獲得較大資金。做大規模對人才吸引、融資和拿地能力等方面都有優勢。
余英認為,規模的提升將不僅能夠使大房企跑得更快,而且能夠跑得更穩。
同時,余英認為目前市場處于存量高位、增量崛起的時代,通過對比15個大中城市歷年來一二手成交數據可以發現,當前二手房成交與一手房成交差距已在逐漸變小。
具體而言,2016年一手房成交144萬套,二手房是158萬套,比例已經小于1。與此同時,住宅資產經營管理的規模也達到了200萬億級別。多地推行了只租不售的租賃用地,租購同權的政策落地后,房地產住宅資產管理未來前景可能會超出想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