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8 00:48:33
清除藥品市場的商業賄賂,有利于這個市場建立起充分而公平的市場競爭關系,讓消費者得到價格公道的醫療服務。
每經編輯|周俊生
周俊生
7月15日,葛蘭素史克(以下簡稱GSK)發布致歉聲明:令人羞愧,支持中國政府根除腐敗的決心。這家位列世界500強第253位、業內第7位的英國老牌藥企,正向外界呈現出一條外資藥企的商業賄賂利益鏈。
跨國公司為了商業利益,在中國市場上從事商業賄賂,這已不是新聞,美國司法部門就曾揭露過多家美國大型企業在中國等國家從事商業賄賂的行為,并對其作出法律懲處。這種商業賄賂的一個惡果,便是擾亂了正常的市場供求關系和價格關系,使消費者支出了高出其得到的產品或服務實際價值的價格。此次公安部門對GSK的查處,揭露出的問題相當驚人,這些問題之所以能夠在中國的藥品市場上暢通無阻,正是銷售商用賄賂打開了大門。
已經揭露的GSK商業賄賂手段,除了直接行賄,更多采取的是贊助項目的形式,讓政府部門個別官員、醫藥行業協會和基金會、醫院直至醫生個人得到藥品銷售的好處,從而為其打開藥品銷售渠道,提高藥品售價提供便利。中國自推行醫療制度改革以來,醫療基本上實現了市場化,藥品銷售成為醫院盈利的主要渠道。
在這樣一種體制之下,握有處方權的醫生等于扼住了求醫者的生命線,通過濫開藥品來實現增收,醫院和醫生因此也成為藥企的 “主攻目標”。GSK并不是在中國藥品市場上以商業賄賂敲開市場大門的獨此一家,而是具有普遍性,目前公安部門對GSK的指控,其實是很多藥企的常見做法。
目前,我國在醫療領域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老百姓認為看病太貴,一些貧困家庭干脆放棄治療重癥家屬的事例觸目驚心。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通過中介代理的層層加碼,藥價不斷抬高,致使相當一部分老百姓無法通過能夠支付的費用,以換來可靠的醫療服務。GSK向我們展示了一些不法藥商是怎樣不擇手段地用商業賄賂來擴大市場份額,它不僅盤剝了患者的血汗錢,也對整個醫療領域的道德情操產生嚴重的污染,導致整個行業的醫德下降。
公安部門對GSK的查處,樹立了中國打擊商業賄賂的一個標桿,也為理順我國 “剪不斷、理還亂”的藥品市場提供了一個樣本。藥價虛高作為一個盤踞已久的民生之痛,已經在老百姓眼中積怨很深,因此,有關方面要抓住這次查處GSK商業賄賂所形成的輿論氛圍,將這一成果擴展到整個行業,不管是外國的藥企還是本土的藥企,只要存在商業賄賂行為,都必須接受法律的嚴懲。與此同時,政府有關部門還應該規范藥價管理,同時減少過于復雜的流通環節。
令人欣慰的是,7月3日,國家發改委辦公廳已發布《關于對部分企業進行成本價格調查的通知》,其中就包括60家藥企。這種司法的和行政的“雙管齊下”,有助于構建起正常的藥品供求關系。
醫療與衣食住行一樣,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清除藥品市場的商業賄賂,有利于這個市場建立起充分而公平的市場競爭關系,讓消費者得到價格公道的醫療服務。我們還應看到我國醫療市場體制上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推進改革。
政府首先要做到的,是克服從醫療市場攫取利益的錯誤導向,減少在醫藥市場的行政審批,徹底阻斷政府工作人員利用審批權與藥企之間的尋租關系。因此,在此次查處GSK商業賄賂事件的過程中,對于接受其賄賂的政府官員進行公開查處,是一個不能缺少的環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